佛学概论大纲(不断更新中,直到定稿)

以下内容均为暂定,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

佛学概论大纲

第一期:佛教简史和佛教基础(根本佛教)

一、佛教简史

  • 佛陀生平:八相、六相、十二相成道
  • 经典结集:第一次至第四次结集
  • 佛教分布:南传、汉传、藏传三大体系

二、佛教基础(根本佛教)

  • 六道轮回:五趣/六道,两种解读
  • 三界九地:欲界、色界、无色界(修定层次)
  • 三有:生有、本有、死有
  • 四生九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 五蕴:色、受、想、行、识
  • 十二处:六根六境
  • 十八界:六根六境六识
  • 三科关系:蕴、处、界的对应

  • 四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

三、烦恼与解脱 —— 俱舍七十五法

四、核心理论

  • 四圣谛:苦、集、灭、道
  • 十二因缘(缘起法)
  • 八正道:正见至正定
  • 三十七道品:修行总纲
  • 无漏三学:戒、定、慧

五、解脱与圣果

  • 见道:初步证悟
  • 二种解脱:慧解脱、俱解脱
  • 四向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 三乘:声闻、缘觉、菩萨
  • 五分法身:

六、佛陀的特别殊胜之处、和阿罗汉、缘觉的区别

  • 十力:
  • 四无畏:
  • 十八不共法:

七、修行

  • 三宝与归依:佛、法、僧;三皈依
  • 五戒十善:在家修行的根本规范
  • 四不坏净(信)
  • 六随念:佛、法、僧、戒、施、天
  • 四念住:身、受、心、法

第二期:大乘三大体系(略讲)

(可能分开讲)

大乘佛学分类、判教

  • 三大体系
  • 三大体系和宗派

般若

  • 从声闻乘到菩萨乘(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 般若系:缘起性空
  • 般若系:八不中道

唯识

  • 唯识学解决了哪些疑难(问题)?
  • 八识规矩颂

如来藏

  • 为什么要说“如来藏”?
  • 《楞伽经》对如来藏的评判
  • 如来藏和外道的异同

综合

  • 般若和唯识的异同
  • 唯识和如来藏的异同

第三期:净土

(这块还没有细化)

  • 四种净土
  • 万法归净 - 为什么大乘宗派都归心净土?
写于 September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