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五趣或六道,两种解读

六道轮回:五趣或六道,两种解读

学佛的朋友可能会有个疑问,谈到轮回,有时候听到的是「五趣」,有时候又是「六道轮回」,到底有几个?是五个还是六个?是哪个说法错了吗?

其实都没错。这背后反映了佛教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整合。我们可以直接从佛经里寻找答案,理清它们的关系。

五趣

在比较早期的佛经,尤其是《阿含经》里,佛陀谈论众生流转的生命形态时,主要说的是「五趣」,也叫「五道」。

《杂阿含经》卷34:“如是众生转五趣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息。”

《增壹含经》卷27:「念佛无贪欲,度彼欲难陀,覩天现地狱,制意离五趣。」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由妄想缘起诸烦恼,因众烦恼造善恶业,依善恶业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42:“若一切法皆无分别,云何而有地狱、傍生、鬼界、人、天五趣差别?”

从这些经文可以清楚看到,早期通行的说法是五种生命形态:

  1. 天趣:享受福报、快乐、长寿的生命,如天神。
  2. 人趣:苦乐参半,但有理性和意志,最适合修行。
  3. 饿鬼趣:遭受无尽饥渴,欲望极强却无法满足的生命。
  4. 畜生趣(或称傍生):缺乏理性,凭本能行事,常被奴役或互相残杀的生命。
  5. 地狱趣:承受极大痛苦与折磨的生命。

六道

到了后期,尤其是在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六道」的说法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家常说的「六道轮回」也由此而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2:“诸天虽乐,福尽则穷,轮回六道,终为苦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5:“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六道众生,着无畏岸涅槃处。”

那么,六道比五趣多出来的是哪一道呢?就是阿修罗道

阿修罗是一种很特别的众生,他们有天人的福报,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但内心充满了瞋恨、骄慢和猜疑,非常好勇斗狠。简单说,就是一群有福气但脾气极差,整天只想战斗的众生。

五趣和六道的对应关系

既然有两种说法,后来的祖师大德们自然会对其进行整理和解释,让理论体系更加完备。关于阿修罗到底算哪一类的众生,历史上有过不同的看法。

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记载,有些部派把阿修罗(阿素洛)单独立为第六趣。

但也有经论,如《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认为,阿修罗散居在鬼道和畜生道里,不算独立的一道。

《佛地经论》卷六则说阿修罗的种类不固定,有的属于天,有的属于鬼,有的属于傍生。

其中,《首楞严经》卷九对阿修罗的归属和出生方式,提供了一种非常详细的分类,正好印证了其种类不定的说法:

  • 有修罗在鬼道中,因护持佛法而有神通,能进入虚空。这是卵生的阿修罗,摄于鬼趣。

  • 有修罗是从天道中福报衰损而堕落的,居住地邻近日月。这是胎生的阿修罗,摄于人趣。

  • 有阿修罗能执持世界,力量强大无所畏惧,能与梵王、帝释天、四天王争夺权力。这是化生的阿修罗,摄于天趣。

  • 还有一类福报较差的下劣阿修罗,生在大海深处的水穴口。这是湿生的阿修罗,摄于畜生趣。

从这段经文可见,阿修罗并非一个单纯的群体,而是根据其业力、福报和出生方式,遍布于天、人、鬼、畜生四趣之中,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谈五趣时,没有单独列出阿修罗。

分类:三善道和三恶道

不过,在汉传佛教中,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是《大智度论》的观点。它将六道划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提供了一个更为简洁、清晰的框架。

《大智度论》卷三十说,六道有善恶之别。善道分上、中、下,分别是天、人、阿修罗;恶道也分上、中、下,分别是地狱、畜生、饿鬼。

按照《大智度论》的说法,我们可以整理出下面这个对应关系表:

  • 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 三恶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两种解读

了解了五趣和六道的演变与关系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理解轮回?这里有两种层次的解读,都很有意义。

第一种:实有的轮回

这是最传统、最基础的解读。六道被视为客观存在的六种生命世界或状态。我们根据自己一生的善恶业力,在死后被牵引到相应的道去投生。

做了大善事,可能生到天道享福;守好做人的本分,能保住人身;若是贪婪吝啬,可能堕入饿鬼道;愚痴无明,堕入畜生道;瞋恨心极重,则可能堕入地狱道受苦。阿修罗道则是因善业带有慢、疑、瞋的结果。

这个解读方式强调的是因果不虚,提醒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第二种:人间的心理状态

这是更贴近我们现实生活,更具「人间佛教」精神的解读。六道不仅是死后的世界,更是我们当下内心的不同状态。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天之中,甚至一念之间,都在经历着「六道轮回」。

  • 当我们内心平静、喜悦、充满爱与光明时,这就是天道的心境。
  • 当我们嫉妒、好胜、与人争执不休、处处想占上风时,就落入了阿修罗道
  • 当我们理性、自省、能明辨是非、控制自己行为时,就保持在人道
  • 当我们被强烈的欲望控制,贪得无厌,无法满足时,就是饿鬼道的状态。
  • 当我们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只凭本能和情绪反应过日子,就是畜生道的状态。
  • 当我们被愤怒、仇恨、绝望和痛苦淹没,感觉身心如在炼狱时,就是地狱道的状态。

这种解读方式不是要否定第一种,而是将佛法拉回到我们的内心,变成可以时时观照和实践的工具。修行的目的,就是练习觉察自己的念头,让自己尽量脱离三恶道的心境,多安住在人、天的善念中,并最终超越这一切分别,获得真正的解脱。

从五趣到六道,再到两种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佛法既有其历史的演变,也有不同层次的智慧。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将六道轮回理解为当下的心理写照,或许更能体会到佛法的实用与深刻。

写于 September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