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的不肖子孫
阿育王的不肖子孫
阿育王都聽說過吧, 對於佛教極為重要的一個人, 原來的佛教,只在印度那片地方傳播而已。 阿育王推崇佛教, 才令人把佛教傳播到世界各地,四面八方。
又造了84000座佛塔。 造塔不稀奇,難得造了這麼多。 造得多也不算稀奇,難得的是。 每一座裡面,都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
後代挖掘到釋迦牟尼佛舍利的時候。 最後都是包裹在一個金盒子裡面。 這個金盒子,也叫做阿育王塔。 考古挖掘時,只要看到阿育王塔,裡面一定會有佛舍利。
阿育王這麼厲害的人,他的後代如何呢? 今天就來說下他後代的故事。
話說阿育王去世之後。 王位一代代傳下去。 他的兒子、孫子、曾孫都陸續當了國王。 最後,傳到了他的一個玄孫手裡, 這小子叫沸沙蜜多羅。
這沸沙蜜多羅啊,也有點野心, 也想學他老祖宗阿育王, 整個名垂千古啥的。 於是他問大臣們: 「我怎麼才能像阿育王那樣留名青史呢?」
大臣裡有信佛的就說: 「您可以學阿育王蓋佛塔,搞供養,那功德,老大了!」
沸沙蜜多羅一聽,直搖頭: 「阿育王那是有本事, 國庫裡有的是錢, 我可沒那能耐。」
這時候,有幾個不信佛的大臣就出餿主意了: 「大王啊,這世上留名的就兩種辦法, 一種是做好事, 一種是做壞事。 阿育王是做好事留的名, 您就反著來, 把他蓋的佛塔都拆了,把和尚都宰了, 不就也留名了嗎?」
沸沙蜜多羅一聽,眼睛都亮了: 「哎呦,這主意好啊! 夠狠!夠毒!我喜歡!就這麼幹!」
於是,這昏君就帶著兵,浩浩蕩蕩地開始⋯⋯ 拆佛塔,殺和尚。 他還下了懸賞令, 誰拿來一個和尚的頭就賞一千金! 這下可好,全國上下雞飛狗跳,血雨腥風。
結果有個阿羅漢,用神通, 變出來一堆人頭,送到沸沙蜜多羅那裡領賞。 這昏君也傻,來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沒多久就把國庫都給掏空了。
後來,沸沙蜜多羅聽說這個阿羅漢搞破壞, 更加憤怒, 非要殺了這個阿羅漢。 沒想到這個阿羅漢也不是吃素的, 進入了某種禪定的狀態(滅盡定), 任憑沸沙蜜多羅怎麼折騰都毫髮無傷。 這下可把沸沙蜜多羅給氣壞了, 就跟那熱鍋上的螞蟻似的,急得團團轉。
這昏君一不做二不休,帶著兵繼續往前推進, 拆塔的事業絕不能停! 最後,他來到了一座佛塔前,這佛塔裡住著一個護法神, 名叫“牙齒”。 這牙齒神本來也是佛門弟子,恪守清規戒律,不殺生。 他一看這沸沙蜜多羅如此作惡,心想: 這還了得,再讓他這麼折騰下去,佛門的基業不都得讓他給毀了?
可是自己又不能破戒殺人,這可咋辦呢? 牙齒神忽然靈機一動,想起了一個叫“蟲”的神。 這個蟲神可不是什麼善茬,兇殘暴戾,狠毒無比, 以前還追求過牙齒神的女兒,被牙齒神給拒絕了。
牙齒神想到了一個主意, “這不現成的打手嗎? 我把女兒嫁給他, 讓他去收拾這個昏君!”
於是,牙齒神就找到了蟲神,跟他說: 「蟲老弟啊,我尋思著咱倆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以前的事兒就讓他過去吧。 這樣,我把女兒嫁給你,咱倆結為親家,你看咋樣?」
蟲神一聽,還有這好事?那真是求之不得啊! 但他也不是傻子, 知道牙齒神肯定有事相求, 就問:「老哥啊,你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啊?有話就直說吧。」
牙齒神就把沸沙蜜多羅拆佛塔殺和尚的事兒跟蟲神說了一遍, 然後說:「老弟啊,你得幫幫我, 把這個昏君給收拾了,也算是為民除害,為佛門盡一份力了。」
蟲神一聽,這事兒簡單啊,就滿口答應了。 但是,他還是留了個心眼。 原來沸沙蜜多羅身邊也有一個護法神, 名叫“烏茶”, 法力高強,蟲神怕自己單打獨鬥不是對手。
於是,蟲神就使了個壞, 他先是假意跟烏茶套近乎,稱兄道弟,騙取了烏茶的信任。 然後,他把烏茶騙到了南方的大海里, 趁烏茶不注意,把他給困住了。
沒了烏茶的保護,沸沙蜜多羅就跟那沒了牙的老虎一樣,啥也不是了。 蟲神這時候才露出猙獰的面目,他現出原形, 原來是一隻巨大無比的怪蟲, 只見他一頭撞向大山, 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那山石就像豆腐渣一樣,被撞得粉碎, 巨大的山體整個向沸沙蜜多羅和他的軍隊壓了過去!
這下可真是泰山壓頂,在劫難逃了! 沸沙蜜多羅和他那幫狐假虎威的兵, 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呢, 就被壓成了肉餅,一個都沒跑掉!
周圍的老百姓一看,這昏君終於死了, 都拍手稱快,高呼: 「快哉!快哉!」 這“快哉”一詞,就這麼流傳了下來,專門用來形容惡人得了報應,大快人心。
要說這沸沙蜜多羅,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那不肖祖宗阿育王要是泉下有知, 估計能被他氣活過來再死過去。
這段故事也算是給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敲響了警鐘: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這就是《雜阿含經》卷25經641中,阿育王后代被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