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简单聊聊报身佛和化身佛的区别

通过交流发现,其实很多人对于佛的状态不太了解,有的了解是片面的,有的把各种佛身概念混淆了,所以,我才觉得有必要来写一篇文章,再次说明一下佛的三身中的报身和化身,尤其是他们的区别。

之前的文章在这里《成佛 —— 到底成的是哪个佛身?兼谈法身、报身和化身》

先说明下,佛学上相同的概念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我的文章都是以最常见、最基础、最有共识的部分去解释的。在具体的经文中,还要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到底是指哪个身。法身和报身,在概念上有时会混用。而化身,则不太会出现混用的情况。

为了说明的方便,我再简单重复下三身的定义(根据最常见的解释,或最基本的解释,或最有共识的解释):

  • 法身(Dharmakāya):代表佛陀所证悟的真理和法性,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在很多情况下,和这些概念都可以互换:真如,佛性,法性,空性,自性(禅宗)等。
  • 报身(Sambhogakāya):是佛陀因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所获得的庄严身,具备无量相好和光明。
  • 化身(Nirmāṇakāya):是佛陀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种种形态,出现在世间,以适应不同众生的需求,进行教化。

以普通人来说(凡夫),可以把法身简单理解成一种“理论”,或者像天台宗所说的“理即佛”,无形无相,所以没有必要和有形无相的报身、化身进行比较。

因此下面,就简单地对比下报身和化身了。严格来说,还有应身和化身的区别,这里也暂且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佛学辞典)。因为这两个概念相对容易理解。

报身和化身的对比

类别 报身佛 化身佛
定义 佛陀因修行圆满所获得的福德智慧之身,常住于清净法界。 佛陀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种种形象,随缘应化于世间。
世界 清净世界,如极乐世界,莲花藏世界 清净世界或污浊世界,污浊世界如娑婆世界
代表 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大日如来,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居处 色界[1] 多在人间
显现对象 主要为十地以上的菩萨等所见。 为一切众生所示现,凡夫亦可见。
形态特征 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遍照,庄严殊胜。 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成都不如报身,参考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差别
寿命 寿命无量,常住不灭[2] 随缘而现,寿命有限,示现生灭。如释迦牟尼佛,世寿80岁。
入涅槃 不入涅槃,所以常住不灭了[2] 会入涅槃,如释迦佛

[1] 报身佛应该是居住在色界的,所谓的“清净法界”并不是说离开色界还另有一个色界的存在。就像释迦牟尼成佛后依旧在人间讲法,成佛即解脱六道,脱离三界了,但并不是说,离开欲界,离开人道还另有一个“清净法界”的意思。但是,为了避免误解说,凡夫在色界,佛报身也在色界,那佛就没有出离三界,所以用了“清净法界”这个概念。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在欲界一样。

[2]《成唯识论》卷10:「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VMS, T31, no. 1585, p. 57, c25-28)

如果要再简化一些来说,那么可以这样理解,报身 —— 才是真正的佛身,佛本身的功德庄严,美好光明。化身 —— 随缘所变的,一般都所度化的众生一样,比如,在娑婆世界,都是我们人类这样,和报身相比,都要矮、小不少。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补充于2024-12-08

BO030 现观庄严论中八品七十义略解 法尊述

二。具足五种决定之究竟色身。即是报身之相。五决定者。一处决定。唯住色究竟天。二身决定。定有相好庄严。三眷属决定。皆是圣位菩萨。四法决定。专说大乘正法。五时决定。乃至生死未空。而作饶益有情事。论中「相有三十二」等二十一颂广释。

《现观》中也是如此说明了。《现观》中说,佛的报身是“究竟色身”,且只住在“色究竟天”。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November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