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簡單聊聊報身佛和化身佛的區別

通過交流發現,其實很多人對於佛的狀態不太瞭解,有的瞭解是片面的,有的把各種佛身概念混淆了,所以,我才覺得有必要來寫一篇文章,再次說明一下佛的三身中的報身和化身,尤其是他們的區別。

之前的文章在這裡《成佛 —— 到底成的是哪個佛身?兼談法身、報身和化身》

先說明下,佛學上相同的概念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我的文章都是以最常見、最基礎、最有共識的部分去解釋的。在具體的經文中,還要根據上下文去推斷,到底是指哪個身。法身和報身,在概念上有時會混用。而化身,則不太會出現混用的情況。

為了說明的方便,我再簡單重複下三身的定義(根據最常見的解釋,或最基本的解釋,或最有共識的解釋):

  • 法身(Dharmakāya):代表佛陀所證悟的真理和法性,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在很多情況下,和這些概念都可以互換:真如,佛性,法性,空性,自性(禪宗)等。
  • 報身(Sambhogakāya):是佛陀因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圓滿所獲得的莊嚴身,具備無量相好和光明。
  • 化身(Nirmāṇakāya):是佛陀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的種種形態,出現在世間,以適應不同眾生的需求,進行教化。

以普通人來說(凡夫),可以把法身簡單理解成一種“理論”,或者像天台宗所說的“理即佛”,無形無相,所以沒有必要和有形無相的報身、化身進行比較。

因此下面,就簡單地對比下報身和化身了。嚴格來說,還有應身和化身的區別,這裡也暫且不展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佛學辭典)。因為這兩個概念相對容易理解。

報身和化身的對比

類別 報身佛 化身佛
定義 佛陀因修行圓滿所獲得的福德智慧之身,常住於清淨法界。 佛陀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的種種形象,隨緣應化於世間。
世界 清淨世界,如極樂世界,蓮花藏世界 清淨世界或汙濁世界,汙濁世界如娑婆世界
代表 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大日如來,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居處 色界[1] 多在人間
顯現對象 主要為十地以上的菩薩等所見。 為一切眾生所示現,凡夫亦可見。
形態特徵 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遍照,莊嚴殊勝。 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成都不如報身,參考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差別
壽命 壽命無量,常住不滅[2] 隨緣而現,壽命有限,示現生滅。如釋迦牟尼佛,世壽80歲。
入涅槃 不入涅槃,所以常住不滅了[2] 會入涅槃,如釋迦佛

[1] 報身佛應該是居住在色界的,所謂的“清淨法界”並不是說離開色界還另有一個色界的存在。就像釋迦牟尼成佛後依舊在人間講法,成佛即解脫六道,脫離三界了,但並不是說,離開欲界,離開人道還另有一個“清淨法界”的意思。但是,為了避免誤解說,凡夫在色界,佛報身也在色界,那佛就沒有出離三界,所以用了“清淨法界”這個概念。就像釋迦牟尼佛在人間,在欲界一樣。

[2]《成唯識論》卷10:「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無數劫,修集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圓、淨、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恆自受用廣大法樂。」(VMS, T31, no. 1585, p. 57, c25-28)

如果要再簡化一些來說,那麼可以這樣理解,報身 —— 才是真正的佛身,佛本身的功德莊嚴,美好光明。化身 —— 隨緣所變的,一般都所度化的眾生一樣,比如,在娑婆世界,都是我們人類這樣,和報身相比,都要矮、小不少。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補充於2024-12-08

BO030 現觀莊嚴論中八品七十義略解 法尊述

二。具足五種決定之究竟色身。即是報身之相。五決定者。一處決定。唯住色究竟天。二身決定。定有相好莊嚴。三眷屬決定。皆是聖位菩薩。四法決定。專說大乘正法。五時決定。乃至生死未空。而作饒益有情事。論中「相有三十二」等二十一頌廣釋。

《現觀》中也是如此說明了。《現觀》中說,佛的報身是“究竟色身”,且只住在“色究竟天”。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November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