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有来世?看阿罗汉怎么回答|《长阿含经》卷七故事
不相信有轮回,不相信善恶业报?童女迦叶阿罗汉怎么回答|长阿含经卷第七
缘起
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不相信有轮回,既不相信有过去世,也不相信有来生,更不相信善恶有报。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在古代也有很多人持这种看法,其中就包括古印度的一位婆罗门,名叫弊宿。他也这样认为,他说:「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
在《长阿含经》卷7中,这位婆罗门遇到了已经证得阿罗汉的童女迦叶,并且非常反感佛教的说法,批评她说:“彼人愚惑,欺诳世间,说有他世,言有更生,言有善恶报”。听说这位阿罗汉就在附近,便前去与她辩论。于是,就有了这部经。
阿罗汉问他:“因为什么原因,你说没有过去世、也没有来世呢?”
堕入地狱的人,为何不回来通报呢?
婆罗门说,他有一位亲戚,十恶不赦(杀生、盗窃、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当这个人快要死的时候,婆罗门对他说:“听人说做了恶事就会堕入地狱,你做了这么多恶事,等你死后,如果真的堕入地狱了,就回来告诉我。”结果,这位亲戚死后,并没有回来告诉婆罗门他堕入地狱了。因此,婆罗门不相信有来世(堕入地狱的来世)。
阿罗汉说:“有智慧的人,可以从比喻中推理事情。”于是,她讲了一个比喻:
“比如有人作奸犯科,被判坐牢。在进监狱之前,他对狱卒说:‘你先等我一下,我去告诉同伴一声,说我被抓进来了。’请问,狱卒会放他回去吗?”
婆罗门答:“当然不会。”
往生天道的人,为何也不回来报信呢?
婆罗门接着说,他还有另一位亲戚,一生奉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贪取、不嫉妒、持正见)。他在生病快死时,婆罗门又对他说:“人家都说行善会生天。你一生行善,如果真的生到天上,可一定要回来告诉我一声。”结果,这位行善的亲戚死后,还是没回来。所以,他也不相信人死后会生到天上去。
童女迦叶阿罗汉听了,又用一个比喻开导他:
“譬如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厕所里,全身沾满了粪尿,臭不可闻。国王知道了,就派人把他救出来,用竹片刮去污垢,再用澡豆、草木灰反复清洗,最后用香汤沐浴,洒上香粉,换上干净的衣服,让他享用美食,住在高广的殿堂,享受五欲之乐。请问,这个人还会愿意跳回那个臭气熏天的厕所里去吗?”
婆罗门答:“当然不会!那个地方那么肮脏恶臭,谁还会想回去呢?”
童女迦叶说:“天上的境界也是如此。我们这个人间(阎浮提),在天人看来,就像一个充满臭秽的地方。天人离我们人间非常遥远,即便如此,他们也能闻到人间的臭气,比厕所还要难闻。你的那位行善的亲戚,因为奉行十善,死后自然生到天上,享受天上的五欲之乐,快乐无比,他又怎么会愿意再回到这个如同厕所般污浊的人间来向你报信呢?”
婆罗门听了,虽然觉得有些道理,但还是固执地说:“你虽然这么比喻,但我还是不相信有来世。”
天上一天,人间百年
婆罗门又提到另一位亲戚,生前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按照佛教的说法,此人死后应生到忉利天(三十三天)。于是,他又嘱咐这位亲戚:“如果你真的生到忉利天,一定要回来告诉我。”结果,这位亲戚仍然没有回来。
童女迦叶阿罗汉回答说:“忉利天的时间和我们人间不一样。我们人间一百年,只是忉利天的一日一夜。照此计算,三十日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忉利天的寿命长达一千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你想想,你的亲戚往生到忉利天后,可能想着:‘我才刚到天上,先享受个两三天,游玩一番,然后再下去告诉你吧。’可是,天上的两三天,人间已经过去两三百年了。那时候,你早就过世很久了,他又怎么能见到你,来向你报信呢?”
(补充故事:无着菩萨有一弟子,名狮子觉,也是佛教大师。他与无着菩萨、世亲菩萨约定,往生弥勒菩萨所在的兜率内院后,回来报信。结果,狮子觉虽往生兜率天,却耽于天上的美妙快乐,想要先看看再去人间报信。待世亲菩萨也往生兜率内院,只稍作停留便返回人间,已是人间三年之后,告知无着菩萨自己已往生兜率内院。请参考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
人死了,看不到神识从哪里出来?
婆罗门仍不服气,又提出一个理由:“我曾把一个盗贼关在一个大铜釜里,用盖子盖紧,四周用泥封好,不让一丝气体泄露。然后命人在外点火烧煮。我想看看他的神识(一般人理解为灵魂)会从哪里出来。我和侍从们围着锅观察,根本看不到有任何神识出来。后来打开锅看,里面也找不到神识。因为这个缘故,我知道人死如灯灭,没有什么来世。”
童女迦叶阿罗汉反问:“婆罗门,我问你,你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梦见过山林、江河、园观、浴池、城市、街道这些景象呢?”
婆罗门答:“梦见过。”
阿罗汉又问:“你做梦的时候,你的家人眷属是不是还在你身边侍候着呢?”
婆罗门答:“是的。”
阿罗汉继续问:“那么,你的那些家人眷属,有没有看见你的神识从身体里出去,或者从外面进来呢?”
婆罗门答:“没有看见。”
童女迦叶阿罗汉就说:“你看,你现在还活着,你的神识在梦中出入尚且无法被看见,更何况是死了的人呢?你不能仅凭肉眼所见的现象来判断众生的生死轮回。婆罗门啊,有修行成就的比丘,他们日夜精进修行,通过禅定的力量,可以获得清净的天眼。用天眼观察,就能看见众生死后到哪里去,从哪里再生而来,寿命长短,相貌好坏,以及随善恶行为所受的果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你不能因为自己污浊的肉眼看不见众生的去处,就说没有轮回和来世。从这个道理,也应该知道,必定有他世。”
为什么把人解剖了也找不到神识?
婆罗门依然固执:“你虽然这么说,但我还是觉得没有来世。”他又举一例:“我曾经抓住一个盗贼,命令手下活生生剥下他的皮,想找神识在哪里,结果找不到;又割他的肉找,也找不到;再截断筋脉、骨头,在骨髓里找,还是找不到。迦叶啊,因为这个缘故,我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童女迦叶阿罗汉又讲了一个比喻:
“有一位信奉火神的修行人,捡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孩。小孩渐渐长大,到了十多岁。有一天,修行人要外出,交代小孩:‘我要出去一下,你要好好看管这个火种,千万别让它熄灭。如果火灭了,你就用钻木取火的方法重新点燃。’交代清楚后,他就出门了。修行人走后,小孩只顾玩耍,没有照看火种,结果火灭了。小孩回来后懊恼不已,心想:‘我做错了!父亲明明嘱咐我要看好火,我却贪玩让火灭了。’于是,他吹灶里的灰烬想找到火星,没找到;又用斧头劈柴想从木头里找出火来,还是找不到;又把柴薪砍碎,放进石臼里捣,依然找不到火。
这时,修行人回来了,问小孩:‘火有没有灭?’小孩说:‘火灭了,我没及时看管。’修行人又问:‘那你用什么方法重新取火?’小孩回答:‘火是从木头里出来的,我就用斧头劈木头找火,找不到;又把木头砍碎捣,也找不到。’
婆罗门啊,你也像这个小孩一样,没有用对方法。你想通过剥皮、割肉、碎骨的方法来寻找神识,这是不对的。你不可以用肉眼所见的现象来判断众生。有修行成就的比丘,他们日夜精进修行,通过禅定的力量,获得清净的天眼,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的轮回和业报。你不能因为自己污浊的肉眼看不见,就说没有。”
(略过几个比喻。)
如果行善后会升天,那干嘛不再行善后就自杀呢?
婆罗门被说得有些动摇,但仍强辩道:“如果像你们说的,行善会生天,死后比活着更好,那你们这些沙门、婆罗门,就应该自己用刀自刎,或喝毒药,或从悬崖跳下去求死才对。你们现在还贪生怕死,不敢自杀,可见死并不比生好。”
童女迦叶阿罗汉回答说:“从前,村中有一位老婆罗门,活到一百二十岁,有两个妻子。大妻先生了儿子,小妻刚怀孕。不久,老者去世。大妻的儿子对小妻说:‘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该归我。’小妻说:‘你等等,等我分娩,如果是男孩,他也应有份;如果是女孩,将来嫁出去也能得到财物。’但大妻的儿子再三逼迫她交出财产。小妻无奈之下,竟用利刀剖腹,想看看怀的是男是女,结果母子俱亡。”
阿罗汉对婆罗门说:“那位母亲为了证明,结果自杀了,还害死了胎儿。你现在的说法,也是这样,既是想‘自杀’(指错误地结束对正法的追求),又想‘杀人’(指用邪见误导他人)。如果沙门、婆罗门精勤修善,戒行道德具足,他们长久地活在世上,能够利益很多人,让天人都能得到安乐。”
小结
最后,这个婆罗门说,早在童女迦叶阿罗汉说第一个比喻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弟子和信众,于是又多问了几遍,故意让阿罗汉多回答几次,用来帮助其他人,也让自己的理解更加牢固。
最终,弊宿婆罗门在童女迦叶阿罗汉的见证下,皈依了三宝,并供养了僧众。
阿弥陀佛
愚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