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 —— 這句話只說了一半

有句俗話說:“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意思是說:藥只能醫治非絕症:藥物和醫生只能治療那些還有希望治癒的疾病,對於已經無藥可救的病症,醫藥也無能爲力。佛只度化有緣之人:佛法能夠啓迪和救度那些與佛有緣、願意接受教化的人,對於沒有緣分的人(即不願意接受佛法的人),佛法也無法強行度化。

網上傳說洛陽白馬寺有一副對聯(但我沒找到圖片),對聯是: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

這幅對聯同樣是說:即使天空降下再大的雨水,也無法滋潤沒有根的草。雖然佛法博大精深,但只能度化那些與之有緣的人。佛法中的真理或智慧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但只有那些有緣、有準備、願意接受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和受益。

如果大家都是像上面這麼理解,也就沒有必要寫這篇文章了。後來,就看到越來越多曲解的解讀,過度的延伸解讀了。例如:

例子1: “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因爲,佛度有緣人。”

例子2: “佛度有緣人……不要輕易渡他人,會揹負他人因果,不要剝奪他人在痛苦中受益的權利,就算你修行已經很高,也不要輕易渡他人,包括這一世的父母。”

例子3: “佛度有緣人,普渡衆生,都是屁話!是佛教的 Propaganda!”

上面的三個例子,全部都是錯誤的解讀,甚至,最後面的例子都開始攻擊佛教了。所以,我才提出來說 ——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還有另一半。那麼另一半是什麼呢?那就四弘誓願中的 —— 衆生無邊誓願度。完整的四弘誓願是:

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是對大乘佛教核心思想(菩提心)的最佳概括,充分體現了菩薩道的精神,一切諸佛的成佛之路都是發菩提心開始的,簡單解釋如下:

度衆生:發願救度一切有情衆生。無一衆生不度。
斷煩惱:努力斷除一切煩惱,無一煩惱不斷。並能夠教導他人斷盡一切煩惱。
學法門:廣學多聞,修習無量佛法。因爲衆生的煩惱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所有的方法都要學習,無一法門不學修。
成佛道: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爲最終目標。

那麼如何理解“佛度有緣人”和“衆生無邊誓願度”?

依然需要回到佛教最最核心、最最重要、最最基礎的因緣法了。

什麼是因緣法?

《雜阿含經》卷第十三,335經: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白話:因爲這個存在所以那個存在,這個生起所以那個生起;因爲這個不存在所以那個不存在,這個消失所以那個消失。

基本含義:一切事物的產生(起)和存在(有),都依賴於其他事物的產生和存在。同樣地,當一切事物所依賴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它們也會發生變化,最終因爲依賴的消亡而消亡,最後依賴不存在(無)了,事物本身也不存在了。換句話說,一切事物都不能獨立地產生和存在。

佛菩薩度人,也是因緣法,要有因有緣才能度化。這裏的度化是通俗的度化,只是讓他接受佛法,或改變原來錯誤的觀念。徹底的度化則需要對方斷盡煩惱成阿羅漢纔算。而沒有因緣時,就是在神通廣大的佛菩薩,也沒有辦法在此時此刻度化衆生,必須等待因緣。

但是,佛菩薩在成佛前,都有過救度一切衆生的誓願,即“衆生無邊誓願度” —— 意思是說,假設是目前沒有因緣令衆生得度,但是佛菩薩們並不會坐以待斃,或者放任不管,而是會繼續努力,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同衆生結緣,種下得度的因緣,然後,再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那就是衆生被度化的時候了。

所以說,佛雖然不度無緣之人,但是佛(包括菩薩)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衆生,直到所有的衆生都被度化,這纔是完整的意思。

不過還是要補充一點背景,佛教裏面的生命是無限的(俗話說的輪迴),不侷限於這一世,或某一世,而是要放到無窮無盡的時間中,才能夠了解佛菩薩的誓願了。

如果你理解到這裏,再來看看上面那幾個錯誤的例子。

“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佛度有緣人。”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但必須要因緣和合之下才能成就圓滿的佛。佛性只是承認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而佛度有緣人的意思只是說,佛菩薩也要等待因緣和合,對於無緣之人,佛菩薩並不會放棄他,而是會努力和他結緣,結善緣,以便種下日後的得度之因了。

“佛度有緣人……不要輕易渡他人,會揹負他人因果,不要剝奪他人在痛苦中受益的權利,就算你修行已經很高,也不要輕易渡他人,包括這一世的父母。”

這裏有個基本錯誤 —— “揹負他人因果” —— 事實上,度化他人是不會揹負他人因果的。度化他人,不是去擔保他人,如果是擔保他人,當他人無法兌現承諾的時候,擔保人才需要負連帶責任。度化他人,實際上是調停人,中間人的關係 —— 比如某人欠錢不還,甚至不認賬,此時中間人的作用是,讓他認賬,並幫助他制定還錢計劃,保證他可以按期還錢,但是中間人不是擔保人,沒有連帶責任。這裏的中間人,相當於現代的仲裁所,法院(只是不帶強制執行而已了)。

最後這個例子則是明顯的攻擊,在於不懂佛菩薩的誓願,更不懂佛菩薩的誓願也是因緣法,只有因緣和合才能成就。

希望以上的分享可以幫助澄清一點誤會。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September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