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笔记:《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第一

读经笔记:《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第一

一、背景与开篇

  • 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1250位比丘共住。
  • 比丘们议论佛陀神通广大,能知过去无数佛及其劫数、名号、寿命、修行等因缘。
  • 佛以天耳通知之,前往花林堂,赞叹比丘所议,说明如来因知法性、天人传语,得知过去佛事。

二、过去七佛简介

(建议在大屏幕上查看)

佛名 劫名/时期 出生种姓 成道树 说法会数 弟子数 主要弟子(首二)
毘婆尸佛 九十一劫 刹利种拘利若 波罗树 三会 16.8万/10万/8万 骞茶、提舍
尸弃佛 三十一劫 刹利种拘利若 分陀利树 三会 10万/8万/7万 阿毗浮、三婆婆
毘舍婆佛 同上 刹利种拘利若 娑罗树 二会 7万/6万 扶游、郁多摩
拘楼孙佛 贤劫 婆罗门迦叶 尸利沙树 一会 4万 萨尼、毘楼
拘那含佛 贤劫 婆罗门迦叶 乌暂婆罗门树 一会 3万 舒槃那、郁多楼
迦叶佛 贤劫 婆罗门迦叶 尼拘律树 一会 2万 提舍、婆罗婆
释迦牟尼佛 贤劫 刹利种瞿昙 钵多树 一会 1250人 舍利弗、目揵连

(备注,这里说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只有一会,弟子只有1250。这和大乘佛经的说法非常不同。)


三、诸佛共相(常法)

  • 降生前住兜率天 → 从右胁入胎 → 入胎放光 → 胎中正念 → 四天王护胎 → 母持五戒 → 母得善报生忉利天。
  • 出胎从右胁出 → 身无秽污 → 生下行七步,举手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 生时二泉涌出,为之沐浴。
  • 相师观其具三十二相,预言若出家则成佛,若在家为转轮圣王。

四、太子出游与出家

  • 太子四次出游,先后见到:

    • 老人 → 思惟老苦
    • 病人 → 思惟病苦
    • 死人 → 思惟死苦
    • 沙门 → 生出离心
  • 见沙门后,决意出家。告别父王,剃发披衣,修道求真。


五、十二因缘觉悟过程

  • 佛于静处观十二因缘流转:
    • 痴(无明) → 行 → 识 → 名色 → 六入 → 触 → 受 → 爱 → 取 → 有 → 生 → 老死。
  • 再逆观灭道:
    • 无痴(无无明) → 无行 … → 无老死。
  • 然后成佛。

(备注:从各类佛经中,描述佛陀成佛前的觉悟,以十二因缘觉悟的是多数,夜睹明星成佛的佛经非常少。所谓“传统佛教的说法”,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六、初转法轮

  • 初为提舍与骞茶说法,在鹿野苑转四圣谛法轮。
  • 二人得法眼净,出家受具足戒,证无漏心解脱。
  • 槃头城中八万四千人闻法出家。

七、教化与游行

  • 佛派弟子游行六年,六年后归来受具戒。
  • 佛于大众中升空说法,演涅槃道、忍辱为上。
  • 首陀会天请佛说法,佛默许。
  • 多位比丘证得无漏智、心解脱。

八、诸佛弟子与侍者

佛名 侍者 佛子名称
毘婆尸 无忧 方膺
尸弃 忍行 无量
毘舍婆 寂灭 妙觉
拘楼孙 善觉 上胜
拘那含 安和 导师
迦叶 善友 集军
释迦 阿难 罗睺罗

九、诸天弟子现证

  • 佛于无造天、忉利天等见到众多天人,皆自称曾为过去诸佛弟子。
  • 佛神足通观,证诸佛因缘,宣讲法门。

十、结语与教诫

  • 佛示现威神、弘说正法。
  • 各佛本生因缘圆满,皆以度脱众生为目的。
  • 法甚深微妙,非染欲凡夫可理解。
  • 佛转无上法轮,天人皆闻法得益。

(声明:本文主要由AI生成,我做了修改和备注。希望以此为启发,让更多的人有兴趣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May 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