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定生慧只是方便說

何謂方便說?

和究竟說相對。

何為究竟說?

究竟說就是真理 —— 無論何時、何地、任何條件下,都存在的規律。沒有任何例外。所謂方便說,就是有侷限性,有適用的時候,也有不適用的時候。本文要說明的定生慧就是一個方便說的例子。

為何定生慧只是方便說?

因為只有禪定,哪怕是可以到達四禪八定中的第八定,依然是不會生慧。生什麼慧?這裡是指生解脫慧和無我慧。舉例來說,佛陀覺悟之前,印度就有很多外道可以達到四禪八定,但是他們並沒有解脫,也沒有達到無我。悉達多太子(釋迦佛俗名)也跟這些外道學習過禪定,也達到了四禪八定的層次,但依舊沒有解脫。

最後悉達多太子是在菩提樹下,在禪定中思維和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成佛的。再具體來說,據《大智度論》等經典說,是在第四禪中觀察的。

所以,如果達到了四禪八定就一定會生慧的話,那麼,那些達到了四禪八定的外道也都可以解脫了。那麼悉達多太子就無需自己觀察十二因緣而悟到了,這樣也就沒有佛教了。

以上,雖然四禪八定是佛教和外道共同承認,但只有禪定,無論多高,都不會生出解脫慧、無我慧的。

那定生慧這句話是錯誤的嗎?

也不是錯誤的。先繼續說定生慧的部分。佛教所說的定生慧有個前提,那就是先學習了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等佛法,然後再修禪定,然後在禪定中再去觀察四聖諦和十二因緣,這樣才能悟道。如果沒有聽聞過四聖諦和十二因緣,而只有禪定,是不會生出解脫慧的。

那佛陀和獨覺的覺悟呢?

對,他們都是在禪定中覺悟的。他們的覺悟不只是禪定(止)的部分,他們還有“觀”的部分。“觀”十二因緣而覺悟的。

那可以說佛陀和獨覺是從禪定中生的慧嗎?

前面已經說了,只有止是不行的。一般說禪定都是指“止”的部分。而要證悟必須要有“觀”才行。不過,不嚴格來說,這種情況下說“定生慧”也是勉強說得過去的。

那定生慧就是究竟說了?

不是。因為只有佛陀和獨覺才會在沒有事先聽聞佛法的情況下,自悟十二因緣而證悟的。其他人,如古印度的外道們,雖然可以達到四禪八定,但並沒有證悟(至少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是如此的)。所以,達到四禪八定並不一定會證悟(佛教的)。雖然有佛陀和獨覺可以,但不是100%的,所以不是究竟說。記得前面對究竟說的定義,究竟說必須是普遍適用的規律,沒有例外,一點點例外都不行。

那定會生普通的慧嗎?

也不會。記住,我這裡說的定是“止”的意思。如果加上“觀“就是另外的了。但是從實際生活中來說,定是很有用的。大家都聽過一句話——衝動是魔鬼。意思是,人在衝動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過激的事情,最後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反之,人如果有定(有定力),就不容易衝動了,情緒會很穩定。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定是很有好處的。

其次,有定力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很專心。如果一個做事情很專心的人,效果比起散心來說,必定是事半功倍的。這樣有定力的人的學業,工作,人際關係都會好一些。

但是定本身因為只是止的緣故,是不會生出智慧的,哪怕是世間慧 —— 比如從未聽說一個人不去上學,只是練習禪定就會琴棋書畫,或就成了某個領域的專家了。有些故事帶有神話性質,雖然也合乎佛理,但不展開討論了。因為它們都不具備普遍性,不是真理。

止觀雙運

一般佛教講禪定的時候,都是包括“止”和“觀”的。雖然也有單說“止”的時候,但大多也只是一個步驟而已,而非最終的目標。反而後面的“觀”才是重點。通常來說,因為大家“止”的力量不夠,所以會導致“觀”的力量也不夠,這樣就很難“理解”四聖諦,十二因緣,空性等理論,更難證悟了。

即定即慧

禪宗裡面強調“即定即慧”,也是包括“止”和“觀”,而非單有“止”。只是因為禪宗大多講究“頓悟”,所以有時候,不太分層次,次第講解。通常的禪修,都是先教“止”,後教“觀”的。而禪宗則喜歡“止觀”同時講,這樣止的時候不離觀,觀的時候不離止,止觀可以同時進行,所以才說“即定即慧”。定就是止,慧就是觀。

写于 January 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