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学佛需要传承吗?不一定!澄清和反驳

身边的藏传佛友密度有点高,很容易遇到他们。我自己也曾经参与过一个藏传的学习小组,对于藏传也算略知一二了。

藏传佛友有几个口头禅,其一是“这是你的分别心啊”,“你这是分别念啊”。对于这类“口头禅”,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既做出了“澄清”,也给予了“反驳”。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你被批评过“有分别心”吗?什么是真的“分别心”呢?》 https://mp.weixin.qq.com/s/yFw6aO4J3RrWpMp5hIJRvQ

其二就是“你有传承吗?”,“你的上师是谁?”,然后就是一顿趾高气昂的说教了。这篇文章,就来回应下这个问题。首先是澄清。

广义的传承

广义的传承,是指所有对你接触佛法、学习佛法有过帮助的人。从释迦牟尼佛算起。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他的老师,他老师的老师,那就无穷尽了…… 所以,先限定只从释迦牟尼佛算起。佛法自佛说法开始,传给他的弟子,弟子再传弟子,传了几百年,后来再写成文字,流传开来。到了中国,还要翻译成汉语。只要是一本靠谱的佛经(还有不靠谱的伪经、疑经,不算在内),传承必然是从佛开始(以大乘来说,当然也有从菩萨开始的,这个细节先忽略),然后经历过无数的祖师大德,才把佛经保留到现在,让我们有缘看到、读到。

其次,佛经的内容一方面甚深难解,另一方面语法表达和现代人也有差距 —— 所有这些都依赖祖师大德们的开示、讲述、论述、反复推敲、斟字酌句 —— 形成了论、疏、钞、讲记,乃至现代人更加丰富多彩的讲解、注释、考究、学界的论文等。无一不是帮助我们学习佛法的必需品,有很多宝贵的论述是没有替代性的。所有这些,也是我们共同的“传承”。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佛经可能只是文物、文献了。

再次,佛经内容的传承是一方面,还有围绕着内容的载体,从贝叶开始,到手抄本,再到刻经板,以及现代的印刷术 —— 没有这些人的努力,佛经同样难以流传至今。这些技术载体的匠人们,不一定是佛教徒,却为佛经的保存和传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

还有学佛工具,例如佛学词典、AI —— 这些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这些工具的创造者,也不一定是佛教徒,却为学佛人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多说一句,对于主流的AI,宗教也是有被“对齐”过的,这些“对齐”不仅是宗教意义上的对齐,也包括“法义”上的一些对齐。所以,要谨慎采用。话说回来,佛教的论典大多也是有立场、有角度的,有些明显一些,有些隐晦一些而已。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聊天社群里的各种佛法交流、讨论、辩论、争执 —— 对于我来说,也是我成长的源泉。虽然争执时会生气,会暴跳如雷,但反思起来,有些争执还是可以引发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的。如果没有对“传承”的争执,或许也就没有这篇文章了。所以,我也要感谢所有和我交流、讨论、辩论、争执佛法、佛学、佛教的人。这些都在帮助我成长。

狭义的传承

其实,藏传佛友们针对的,大多不是广义的传承,而是狭义的。狭义到什么程度呢? —— 在藏传里面就是上师体系,在汉传里面多是师徒关系。藏传的上师体系要严格得多,尤其是涉及到密法、灌顶等。不是血脉,胜似血脉。而这主要是密法的特征所决定的。相对而言,汉传的师徒关系整体比较松散,不如藏传,尤其是藏密严格。

其次,藏传还有根本上师的说法,汉传则有法脉传承的说法。

根本上师(这块我了解不多,大概说说,听听就好,准确率可能不及50%),据说是要传你“根本”大法的那种,有说是“根本灌顶”的,有说是让你“证悟”、“开悟”的,还有说是指定“本尊”的,等等。总之,因为一个特殊的事情,关系密切。密切到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不过,藏传的宗派也多,不见得有一个完全一致的标准,各个宗派也会有自己的说法。

汉传的法脉传承,适用范围就更狭窄了。通常,法脉传承只会给传承的个别人,而弟子们虽然一同学法,却不会得到这种传承。

最经典的莫过于禅宗五祖传法了,只传一人,而不是普传。只传一人的后果就是,六祖得法以后,不得不在猎人队里躲避追杀、纷争了。如果是普传,就不用争了,人手一份,没什么好争的了。

所以,汉传的法脉传承其实只限于“掌门人”之间,大多是方丈之间,方丈之后传给下一个人,得法的人就是下一个方丈了。这种传法可以一传一,比如五祖传六祖,也可以一传多,比如六祖后就不是单传,而是一传多,一花开五叶了。自此,禅宗变成五家七宗(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派和杨岐派)。

居士大德也有这样传法的,虽然不是方丈,也是“掌门”的意思了,就是一个道场,精舍的负责人,头头了。

汉传的这种法脉传承,和普通学佛人,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

学佛需要传承吗?

回到文章的标题 —— 学佛需要传承吗?

答案是,不一定。这取决于你跟哪个宗派学习。

藏传有些宗派会有上师体系,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一个“上师”,但也未必就是那种狭义的“根本上师”。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跟随过一个藏传学佛小组学习过4-5年。我也会和其他佛友一样,称呼某某为上师。可是,实际上,因为是远程的缘故,我从未见过上师本人,也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如电话、视频、短信、email等等,统统都没有。那么,这个上师是我的上师吗?是我的根本上师吗?我不知道。但不影响我感念他的教诲。我不说他的名字,就当是不连累他吧。毕竟,只要人在江湖飘,骂声就不会少。骂骂我就得了,连累他人就非我的本意了。

观察十年基本没有可行性

补充下,藏传佛友标榜“上师体系”时,常说的一句话是“跟随一个上师要先观察十年” —— 实际情况是,我认识的藏传佛友,没有一个人做到,甚至连边都不挨着。比如我的情况,连上师的面都没见过,也没有直接联系过,不也把我拉进去学习吗?不也把我拉进去一起叫上师吗?所以,所谓的“观察上师十年”,在我看来,标榜成分远高于实际情况。当然不能排除有这种情况的,比如弟子和上师在同一地方的,有提供了观察的前提条件的,这种情况下,“观察十年”也是可能的。

至于真的观察了十年才拜的上师? —— 那肯定是屈指可数的。如果你不信任某人,你干嘛观察他10年呢?吃饱了撑的吗?故意去观察十年,机会成本太高了。可行性约等于0。如果真的是观察十年,就一定有失败的例子,比如观察了几年,一看,这人也不行啊,那换一个再观察?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可以观察几个十年呢? 要么就是观察的时候,不要观察一个,而是同时观察好几个,最后然后选择一个?同样没有可行性,这种观察很难观察到位啊。又不能给每个人装个监控,对吧?

这还是完全不考虑保密的情况,而这恰恰是密法的特质之一。密法的诠释当然有很多种了,但保密就是其一啊。你都不信任他,他会信任你?让你看到他的全部事情?包括需要秘密进行的?想想也知道不可能了。那你不了解他的全部,包括秘密传法,那样的观察能全面吗?

所以,总结来说,“观察十年”的操作性约等于0,上面给出了很多的推理了。不排除个别有,但是,99%都是没有的像标榜的那样观察的。(就算在身边,观察也非常有限,北京某大和尚,不就是例证吗?!某生死书的作者,不也是例证吗?)

话说回来,抛开那些不可证伪的玄妙、神秘不说 —— 选择上师和选择恋人一样,都是因缘,都是看眼缘,看感觉的。这才是真实的、实际的情况了。结局吗?有和睦的,当然也有分道扬镳的。能够和平分手的,不恐吓你,不PUA你的,都算是有良心了。

公开的、普传的佛法无需传承(指狭义的传承)

回归实际情况。

无论是藏传、汉传,普传的佛法,公开的佛法 —— 都是可以自由学习的。你可以跟随一个寺院、道场学习,也可以自学。只要你学懂了,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这和现代教育也是类似的。

比如你学会了语文,你就可以自己看小说、看书籍,也可以自己写文章、写书了。可没人去问你,你的语文是谁的传承?你写书得到过传承吗?没有,从来都没有。如果有人这么问,一定会被大家笑话的。

比如你学会了数学,学会了加减乘除,你自然就会用了。遇到需要数学的场合,你很自然就会加减乘除的运用了。你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学老师先感恩一遍,你用起来的时候,也是心安理得的。不是吗?

佛法也是如此。分为信仰和义理的部分。

信仰的部分依靠他力,你看民间那些信仰佛教的人,从未学习过佛法,但是,只要依赖对佛菩萨的信心,同样可以产生安心、安宁、依赖的功能。有些人,一看到庄严的佛菩萨造像,就能够抚平心灵,泪流不止,就像浪子回头看见了妈妈一样亲切。这又何须传承呢?又有谁会拦在大殿门口,先问问他有没有传承,才能进去礼佛拜佛呢?

义理部分也是一样的。

你学会了因缘法,你一样可以用起来,用因缘法去看待问题,用因缘法去解决问题,用因缘法去放下问题。这和你学会了加减乘除,你就可以把它用起来了。这两者并无本质不同。

什么时候需要传承?

如果你已经在一个重视狭义传承的体系里面学习了,这个问题不用问,他们会告诉你,会指导你。

当然,你要保持警惕的心。毕竟这个世道,鱼龙混杂,“卖传承”、“卖灌顶”的情况也是不少的。既然是“卖”,也不会直接“叫卖”的,也是会包装一番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擦亮眼睛了。

如果你在汉传,我估计南传也是如此(接触较少),藏传也有参考意义,藏传也有显教,完全公开的。

一辈子没有“传承”,也不会妨碍你的修学佛法,也不会妨碍你少烦少恼,也不会妨碍你解脱的。根据《阿含》来说,在家居士也可以证三果,也可以慧解脱。根据《维摩诘经》来说,在家居士也可以是大菩萨了,和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平起平坐了。不要误会,不要大妄语哦,不要未证言证哦。

一味地推崇传承,是要卖传承吗?

如果上面的澄清和反驳还不够,再遇到问你传承的人还纠缠不清的话,你不如就反问一句:“你这么积极推销,是要卖传承了吗?”,俗话说,缺啥喊啥嘛。(由此引发的吵架、打架可不要赖我哦,请谨慎使用。)

总结

我提这些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你,有传承无传承,本来都是因缘。有传承无传承,本来也是平等平等的。有传承的人,没有高人一等,无传承的人,也不见得就差人一等。德行和道行,跟传承并无直接关系。而我们修学佛法,无非是提高智慧(道行)和慈悲(德行),努力提高自己的道行和德行,才是最最关键,也是最最紧迫的。

祝大家福慧双增。

(备注,戒律传承不在该文的讨论范围,戒的传承有相对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February 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