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总结下《华严经》中的十地菩萨 | 菩萨阶位有不同的标准

背景

一起读华严的活动

我于今年2023年5月份组织了一次读经的活动,活动的名字是一起读华严经。该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中。不过已经有人读完,有人还在继续读。在群里大家分享阅读进度,相互鼓励。也欢迎交流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和心得。

【活动】欢迎一起来读《华严经》——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https://mp.weixin.qq.com/s/exPab92Lk-YvBw9lcWdyiA

十地菩萨的标准是非常不同的

对于菩萨的阶位,以及每个阶位的标准在不同的经典和宗派中,说法非常不同。通常的说法是,初地菩萨都是证悟的成就者,而证悟的内容大多基本都是空性,佛性,真如等。初地到十地,是成佛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到了十地,虽然还有等觉和妙觉的阶位,但在很多程度上,都已经和佛果非常接近了,类似十四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

《华严经》中的十地菩萨

那么《华严经》(八十卷版本)中的菩萨十地又有什么样的说明呢?这部分内容就在《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从卷34到卷39。

卷34的开头是金刚藏菩萨说: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

一者欢喜地,
二者离垢地,
三者发光地,
四者焰慧地,
五者难胜地,
六者现前地,
七者远行地,
八者不动地,
九者善慧地,
十者法云地。

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

先总结一下十地菩萨的证悟(指狭义的证悟:四圣谛,十二因缘,般若等)和修行。备注下,“主要修行”的意思,经文中都有包括一句“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意思其他波罗蜜或善法,并非不修,而只是和“主要修行”对比起来,没有那么多,不是“主要的”而已。

证悟和主要修行
初地 欢喜地 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
二地 离垢地 四摄中爱语偏多;
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
三地 发光地 四摄中利行偏多;
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
四地 焰慧地 修行三十七道品;
四摄中同事偏多;
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
五地 难胜地 四圣谛
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
六地 现前地 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十二因缘;
般若波罗蜜(空性);
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
七地 远行地 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
八地 不动地 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增上
九地 善慧地 四无碍智
十波罗蜜中,力波罗蜜最胜
十地 法云地 十波罗蜜中,智波罗蜜最为增上

下面再分别介绍华严经的十地菩萨。第十地菩萨后的总结,有使用比喻的方式叙述十大菩萨的区别。后续可以跳过去先看下。

第一地(初地):欢喜地

为什么叫欢喜地?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念诸佛故生欢喜,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念诸菩萨故生欢喜,念诸菩萨行故生欢喜,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喜,念诸菩萨地殊胜故生欢喜,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复作是念:『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故生欢喜,亲近一切佛故生欢喜,远离凡夫地故生欢喜,近智能地故生欢喜,永断一切恶趣故生欢喜,与一切众生作依止处故生欢喜,见一切如来故生欢喜,生佛境界中故生欢喜,入一切菩萨平等性中故生欢喜,远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

比喻

佛子!譬如商主善知方便,欲将诸商人往诣大城,未发之时,先问道中功德过失,及住止之处安危可不,然后具道资粮,作所应作。佛子!彼大商主虽未发足,能知道中所有一切安危之事,善以智能筹量观察,备其所须令无乏少,将诸商众乃至安隐到彼大城,身及众人悉免忧患。佛子!菩萨商主亦复如是,住于初地,善知诸地障对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萨地清净,转入如来地,然后乃具福智资粮,将一切众生经生死旷野险难之处,安隐得至萨婆若城,身及众生不经患难。是故,菩萨常应匪懈勤修诸地殊胜净业,乃至趣入如来智地。

如何成为初地菩萨?

佛子!若有众生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善供养诸佛,善集白净法,为善知识,善摄善清净深心,立广大志,生广大解,慈悲现前,为求佛智故,…。佛子!菩萨始发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无能说其种族过失,离世间趣,入出世道,得菩萨法,住菩萨处,入三世平等,于如来种中决定当得无上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相应故。

初地菩萨有哪些成就(或表现)?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
此菩萨得欢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
佛子!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佛子!菩萨如是成就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初地,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能以大施摄取众生,善除众生悭贪之垢,常行大施无有穷尽。

初地菩萨如何修行?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能成就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
佛子!菩萨住欢喜地,发如是大誓愿、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愿门为首,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
佛子!此菩萨以大悲为首,广大志乐无能沮坏,转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
佛子!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时,于一切物无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舍,凡是所有一切能施。
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总结

要成为初地菩萨,这里说是已经修行了很久,善根很大的菩萨。然后发心成佛。在发心成佛的时候,就成为初地菩萨了。成为初地菩萨后,非常欢喜,所以叫做欢喜地。然后会继续修行,包括继续修行善根,继续发愿等。在六波罗蜜中,以修行布施波罗蜜为主。特别强调了,并非不修其他五波罗蜜,只是以布施为主。

这里并没有提到需要证悟,例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空性等等。

第二地:离垢地

比喻

譬如真金置矾石中,如法炼已,离一切垢,转复明净。菩萨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

如何成为二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二地菩萨有哪些成就(或表现)?

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
性不邪婬,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
性不恶口
性不绮语
性离瞋恚
又离邪见

因为初地菩萨修行布施,贪心已经对治了,所以上面只列了十善业道中的九个,没有列无贪心。因为有贪心,就会障碍布施。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
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
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

二地菩萨如何修行?

佛子!此菩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余非不行,但随力随分。

总结

一般的说法是,初地菩萨菩萨要圆满布施波罗蜜,然后就可以成为二地菩萨。这里是说,初地菩萨,要以十种深心,就可以进入二地。而二地菩萨的修行,是以爱语和持戒偏多,四摄中的其他,和六波罗蜜中的其他五个,也并非不修,会随力随分而修。

这里同样没有提到需要证悟,例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空性等等。

第三地:发光地

如何成为三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三地菩萨有何成就(或表现)?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
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
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
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
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

三地菩萨如何修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

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总结

二地菩萨以十种深心可以成为三地菩萨。成为三地菩萨后,菩萨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这个并不是证悟实相,后面会说),然后修行四禅八定。在四摄中修行利行为主,十波罗蜜中修行忍辱波罗蜜为主,其他也修,随力随分。

这里同样没有提到需要证悟,例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空性等等。

第四地:焰慧地

如何成为四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法界、观察世界、观察虚空界、观察识界、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则能以十种智成熟法故,得彼内法,生如来家。

四地菩萨有何成就(或表现)?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

四地菩萨如何修行?

修行四念处

佛子!菩萨住此第四地,
观内身循身观, 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观外身循身观, 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观内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如是,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

修行四正勤

复次,此菩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
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
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
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故,修令增广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

修行四神足

复次,此菩萨修行欲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精进定、心定、观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五根

复次,此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五力

复次,此菩萨修行信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七菩提分

复次,此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八正道

复次,此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修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

总和起来就是三十七道品

佛子!此菩萨随所起方便慧,修习于道及助道分,如是而得润泽心、柔软心、调顺心、利益安乐心、无杂染心、求上上胜法心、求殊胜智能心、救一切世间心、恭敬尊德无违教命心、随所闻法皆善修行心。>

此菩萨于四摄中,同事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总结

三地菩萨以十种深心可以成为四地菩萨。成为四地菩萨后,菩萨修行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内容和声闻乘是相通的,但是最终的目的和声闻是不同的,经中所说“回向于舍”。在四摄中修行同事为主,十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为主,其他也修,随力随分。

这里虽然有修行三十七道品,但同样没有提到需要证悟,例如四圣谛,十二因缘,空性等等。

第五地:难胜地

如何成为五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何等为十?所谓:
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
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
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
戒平等清净心、
心平等清净心、
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
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
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
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
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
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五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谛智已,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愚夫。

佛子!菩萨住是难胜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五难胜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于诸众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见,能令众生住实谛中。

五地菩萨如何修行?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本、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干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入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余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总结

四地菩萨以十种清净心(前几地是深心)可以成为五地菩萨。成为五地菩萨后,菩萨如实知“四圣谛”和其他各种“谛智”。修行世间法里面的各种知识(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望闻问切…等等,就没有一种不学习的)。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为主,其他也修,随力随分。

这里提及“如实知”四圣谛。但没有十二因缘,空性,般若等。

第六地:现前地

如何成为六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五地,欲入第六现前地,当观察十平等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故平等,无体故平等,无生故平等,无成故平等,本来清净故平等,无戏论故平等,无取舍故平等,寂静故平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有、无不二故平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自性清净,随顺无违,得入第六现前地,得明利随顺忍,未得无生法忍。

六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已,以愿力故,得见多佛。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六现前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声闻所有问难无能退屈,能令众生除灭我慢、深入缘起。

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经文在第七地中。)

六地菩萨如何修行?

顺观十二因缘

所谓:业为田,识为种,无明暗覆,爱水为润,我慢溉灌,见网增长,生名色芽,名色增长生五根,诸根相对生触,触对生受,受后希求生爱,爱增长生取,取增长生有;有生已,于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生已衰变为老,终殁为死。于老死时,生诸热恼;因热恼故,忧愁悲叹,众苦皆集。此因缘故,集无有集者,任运而灭亦无灭者。菩萨如是随顺观察缘起之相。

逆顺观十二因缘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十种逆顺观诸缘起。所谓:有支相续故,一心所摄故,自业差别故,不相舍离故,三道不断故,观过去、现在、未来故,三苦聚集故,因缘生灭故,生灭系缚故,无所有、尽观故。

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十种相观诸缘起,知无我、无人、无寿命、自性空、无作者、无受者,即得空解脱门现在前。观诸有支皆自性灭,毕竟解脱,无有少法相生,即时得无相解脱门现在前。如是入空、无相已,无有愿求,唯除大悲为首,教化众生,即时得无愿解脱门现在前。菩萨如是修三解脱门,离彼、我想,离作者、受者想,离有、无想。

般若波罗蜜

佛子!菩萨如是观察有为多诸过患,无有自性,不生不灭,而恒起大悲,不舍众生,即得般若波罗蜜现前,名:无障碍智光明。

此菩萨得如是十空三昧门为首,百千空三昧皆悉现前;如是十无相、十无愿三昧门为首,百千无相、无愿三昧门皆悉现前。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总结

五地菩萨观十种平等法可以成为六地菩萨。六地菩萨,修行十二因缘,获得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以及般若波罗蜜(空性)。同时,前面特意强调了,还“未得无生法忍”。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其他的并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第七地:远行地

如何成为七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为:住第七远行地。

七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

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以深净心,成就身业,成就语业,成就意业。

佛子!此菩萨得如是三昧智力,以大方便,虽示现生死,而恒住涅槃。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能,住远行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七远行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善为众生说证智法,令其证入。

七地菩萨如何修行?

佛子!此菩萨以深智能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常不舍于如是想念。此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余非不行,但随力随分。

总结一:前七地中的菩提分法差别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

总结二:七八地菩萨的核心差别:有功用行,无功用行

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地,无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能乃能得过。

总结三:入而不证

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故此菩萨名为:成就不可思议身、语、意业,行于实际而不作证。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此地菩萨亦复如是,乘波罗蜜船行实际海,以愿力故而不证灭。

总结四:自力超越二乘

初地菩萨超过二乘是因为种性,例如婴儿王子高于大臣。七地菩萨超过二乘是因为自力。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初地来所有无量身、语、意业,岂不超过二乘耶?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过,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观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能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常行身语意业,勤求上道而不舍离,是故菩萨虽行实际而不作证。

第八地:不动地

为什么叫不动地?

佛子!此菩萨智地名为:不动地,无能沮坏故;名为:不转地,智能无退故;名为:难得地,一切世间无能测故;名为:童真地,离一切过失故;名为:生地,随乐自在故;名为:成地,更无所作故;名为:究竟地,智能决定故;名为:变化地,随愿成就故;名为:力持地,他不能动故;名为:无功用地,先已成就故。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慧,入佛境界,佛功德照,顺佛威仪,佛境现前,常为如来之所护念,梵、释、四王、金刚力士常随侍卫,恒不舍离诸大三昧,能现无量诸身差别,于一一身有大势力,报得神通三昧自在,随有可化众生之处示成正觉。佛子!菩萨如是入大乘会,获大神通,放大光明,入无碍法界,知世界差别,示现一切诸大功德,随意自在,善能通达前际,后际,普伏一切魔邪之道,深入如来所行境界,于无量国土修菩萨行,以能获得不退转法,是故说名:住不动地。

如何成为八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善修习方便慧,善清净诸道,善集助道法。大愿力所摄,如来力所加,自善力所持,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能,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入无量智道,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无成、无坏、无尽、无转、无性为性,初、中、后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諠诤,寂灭现前。

八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

既至此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二行、相行悉不现前。

此菩萨摩诃萨,菩萨心、佛心、菩提心、涅槃心尚不现起,况复起于世间之心!

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境。

佛子!此菩萨复起智明,教化众生。

佛子!此菩萨远离一切身想分别,住于平等。

此菩萨如是入已,如是成就已,得毕竟无过失身业、无过失语业、无过失意业。

佛子!菩萨住此不动地已,以三昧力,常得现见无量诸佛,恒不舍离承事供养。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最胜自在,善说诸义,能与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波罗蜜道

八地菩萨如何修行?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特别说明:诸佛劝诫不入涅槃

佛子!若诸佛不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利众生业。

佛子!此地菩萨本愿力故,诸佛世尊亲现其前与如来智,令其得入法流门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忍第一,顺诸佛法。然善男子!我等所有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汝今未得,汝应为欲成就此法勤加精进,勿复放舍于此忍门。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皆悉现前,种种觉观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能之门。又善男子!此诸法法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异,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为如来,一切二乘亦能得此无分别法。又善男子!汝观我等身相无量,智能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亦无有量;汝今宜应成就此事。又善男子!汝今适得此一法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善男子!如来法明,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可得知;汝应修行,成就此法。又善男子!汝观十方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种种差别,悉应如实通达其事。

第九地:善慧地

如何成为九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无量智思量观察,欲更求转胜寂灭解脱,复修习如来智能,入如来秘密法,观察不思议大智性,净诸陀罗尼三昧门,具广大神通,入差别世界,修力、无畏、不共法,随诸佛转法轮,不舍大悲本愿力,得入菩萨第九善慧地。

九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善慧地,如实知善不善无记法行、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定不定法行、声闻独觉法行、菩萨行法行、如来地法行、有为法行、无为法行。

佛子!此菩萨善能演说声闻乘法、独觉乘法、菩萨乘法、如来地法;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力波罗蜜最胜;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佛子!菩萨住第九地,得如是善巧无碍智,得如来妙法藏,作大法师,得义陀罗尼、法陀罗尼、智陀罗尼、光照陀罗尼、善慧陀罗尼、众财陀罗尼、威德陀罗尼、无碍门陀罗尼、无边际陀罗尼、种种义陀罗尼,如是等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皆得圆满,以百万阿僧祇善巧音声辩才门而演说法。

佛子!菩萨住此第九地,昼夜专勤更无余念,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入诸菩萨甚深解脱,常在三昧,恒见诸佛,未曾舍离。

九地菩萨如何修行?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力波罗蜜最胜;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修行四无碍智

佛子!菩萨住此善慧地,作大法师,具法师行,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起四无碍辩,用菩萨言辞而演说法。此菩萨常随四无碍智转,无暂舍离。何等为四,所谓: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

第十地:法云地

如何成为十地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无量智能观察觉了已,善思惟修习,善满足白法,集无边助道法,增长大福德智能,广行大悲,知世界差别,入众生界稠林,入如来所行处,随顺如来寂灭行,常观察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名为:得一切种、一切智智受职位。

佛子!是名:菩萨受大智职。菩萨以此大智职故,能行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之行,增长无量智能功德,名为:安住法云地。

十地菩萨有何成就和表现?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能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入法界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一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虚空界广大三昧、观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众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阿僧祇三昧皆现在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云地,如实知欲界集、色界集、无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为界集、无为界集、众生界集、识界集、虚空界集、涅槃界集。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即得菩萨不思议解脱、无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法界藏解脱、光明轮解脱、无余境界解脱;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阿僧祇解脱门,皆于此第十地中得。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通达如是智能,随顺无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十方无量诸佛所有无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于一念顷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

佛子!此地菩萨智能明达,神通自在。

佛子!此菩萨住如是智能,不异如来身、语、意业,不舍菩萨诸三昧力,于无数劫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一一劫中以一切种供养之具而为供养。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佛子!菩萨住此地,多作摩酰首罗天王,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十地行相次第现前,则能趣入一切智智。

十地菩萨如何修行?

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智波罗蜜最为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

总结:用比喻说明十大菩萨

大山王比喻

佛子!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如因大地有十山王。何等为十?所谓:

  1. 雪山王、
  2. 香山王、
  3. 鞞陀梨山王、
  4. 神仙山王、
  5. 由干陀山王、
  6. 马耳山王、
  7. 尼民陀罗山王、
  8. 斫羯罗山王、
  9. 计都末底山王、
  10. 须弥卢山王。
  1. 佛子!如雪山王,一切药草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欢喜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经书、技艺、文颂、呪术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2. 佛子!如香山王,一切诸香咸集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离垢地亦复如是,一切菩萨戒行、威仪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3. 佛子!如鞞陀梨山王,纯宝所成,一切众宝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发光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4. 佛子!如神仙山王,纯宝所成,五通神仙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焰慧地亦复如是,一切道中殊胜智能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5. 佛子!如由干陀罗山王,纯宝所成,夜叉大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难胜地亦复如是,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6. 佛子!如马耳山王,纯宝所成,一切诸果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现前地亦复如是,入缘起理声闻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7. 如尼民陀罗山王,纯宝所成,大力龙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远行地亦复如是,方便智能独觉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8. 如斫羯罗山王,纯宝所成,诸自在众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菩萨自在行差别世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9. 如计都山王,纯宝所成,大威德阿修罗王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善慧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生灭智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
  10. 如须弥卢山王,纯宝所成,大威德诸天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法云地亦复如是,如来力、无畏、不共法、一切佛事咸在其中,问答宣说不可穷尽。

十大海比喻

佛子!此十宝山王,同在大海,差别得名;菩萨十地亦复如是,同在一切智中,差别得名。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种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夺。何等为十? 一、次第渐深; 二、不受死尸; 三、余水入中皆失本名; 四、普同一味; 五、无量珍宝; 六、无能至底; 七、广大无量; 八、大身所居; 九、潮不过限; 十、普受大雨,无有盈溢。 菩萨行亦复如是,以十相故,名菩萨行,不可移夺。何等为十?

  1. 所谓欢喜地,出生大愿渐次深故;
  2. 离垢地,不受一切破戒尸故;
  3. 发光地,舍离世间假名字故;
  4. 焰慧地,与佛功德同一味故;
  5. 难胜地,出生无量方便神通、世间所作众珍宝故;
  6. 现前地,观察缘生甚深理故;
  7. 远行地,广大觉慧善观察故;
  8. 不动地,示现广大庄严事故;
  9. 善慧地,得深解脱行于世间,如实而知不过限故;
  10. 法云地,能受一切诸佛如来大法明雨无厌足故。

十大宝珠比喻

佛子!譬如大摩尼珠有十种性出过众宝。何等为十?
一者从大海出;
二者巧匠治理;
三者圆满无缺;
四者清净离垢;
五者内外明彻;
六者善巧钻穿;
七者贯以宝缕;
八者置在瑠璃高幢之上;
九者普放一切种种光明;
十者能随王意雨众宝物,如众生心充满其愿。
佛子!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有十种事出过众圣。何等为十?
一者发一切智心;
二者持戒头陀,正行明净;
三者诸禅三昧,圆满无缺;
四者道行清白,离诸垢秽;
五者方便神通,内外明彻;
六者缘起智慧,善能钻穿;
七者贯以种种方便智缕;
八者置于自在高幢之上;
九者观众生行,放闻持光;
十者受佛智职,堕在佛数,能为众生广作佛事。

写于 April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