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阿含经》和《优婆塞戒经》中的财富分配法 | 佛经中的理财观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为工作奔波,为生活忙碌,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我们对财富的管理和使用。然而,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在几千年前,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包含了关于理财的智慧。这些古老的经典,不仅仅是关于人生修行的指南,它们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智慧地管理和使用我们的财富的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轻松地了解下《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和《优婆塞戒经》中的理财观吧,看看这些古老的智慧是否还适用于现代人呢?这中间可是间隔了2500多年呢,而且还是古印度时期的理财指南了。这些理财指南真的还适用于现代人吗?

先来看看经典原文,分别出自《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和《优婆塞戒经》:

《杂阿含经》卷48:「“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 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 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 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 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CBETA 2023.Q4, T02, no. 99, p. 353a28-b8)

《中阿含经》卷33:「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 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 第五为取妇,第六作屋宅。」(CBETA 2023.Q4, T01, no. 26, p. 642a2-7)

《优婆塞戒经》卷3:「善男子!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CBETA 2023.Q4, T24, no. 1488, p. 1048c21-24)

对于《中阿含经》的部分,我找到了近代大虚大师对《中阿含经》卷33的解读。

《太虚大师全书》《第二编 五乘共学》卷2:「『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六分: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拚作商人给;一分出利息;第五为取妇;第六作屋宅。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乐、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华;长夜求钱财,自当受快乐。

(备注:大虚大师这里有把佛经中原文的“四分”修正为“六分”,这样前后更加一致了。佛经在抄写和流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别字,或者因为纸张脱落而导致抄写错误等。)

凡人必有一种技术,技术须先学习,否则不学无术,无以谋生,不能为社会生产,故云初当学技术。但既能生产,尤须善于支配,明了消费之法。此颂中将所有财产分为六分:一分作日常生活所需;一分作田业者,即购置不动产,所谓有恒产然后有恒心;一分储蓄以备急需;一分作农工商之活动资本以生利息;一分取妇以成立家道;第六分作屋宅者,长阿含经中谓起塔庙作功德慈善事业,兴隆三宝。前五立业成家,令现世优裕;第六增长福德善根,使来世富贵,此亦善生之义也。」(CBETA 2023.Q4, TX03, no. 2, p. 000)

根据以上的经典和解读,我们不妨再简单总结一下《中阿含经》的内容。

  • 每个人都得学一门手艺,不学点东西就啥也不会,也就谋不了生,对社会也没啥贡献,所以说,学技术是第一步。
  • 学会了技术,能挣钱了,接下来就得懂得怎么用这些钱。
  • 这里建议把你的钱分成六份:
    1. 一份用来日常开销。
    2. 一份购买田地。在古代都是农业社会,因此田地是最最重要的资产了。现代也可以买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可以理解成投资房地产,算是固定资产,这点非常符合华人的传统心里。
    3. 一份存起来应急,就是储蓄了。
    4. 一份投资金融业,让钱生钱。在古代的时候,类似钱庄,可以把钱借出去,挣取利息钱。现代社会里面,只有银行才能放贷款了,私人借债反而风险较大。所以这条就理解成是金融投资吧。股票、基金、期权、国债等等都算。
    5. 一份用来娶老婆,成家立业。尤其是现代社会,可以看成是准备彩礼了。
    6. 最后一份用来建造或购买自住房。前面是当作房地产投资,就是投资房了,而这里是指自住房了。

而在《杂阿含经》卷48中,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分得没有《中阿含经》的细致,不是分成六分,而是分成四分:

  1. 一份用来日常开销、自住房。
  2. 两份用来作经营、投资等。
  3. 最后一份用来储蓄,应急之用。

《优婆塞戒经》卷3中,虽然也是分成四分,但是强调了其中一份不仅是自己的日常开销,还包括自己家庭的日常开销(这点其实不用说,大家也不会有疑问的),其次还包括了供养父母和眷属。供养父母也容易理解,供养眷属就稍微复杂一点了。意思是,当你有财力照顾家族、眷属的时候,你也应该照顾下他们。

结合现代社会而言,社会结构,社会保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再变化也离不开父母和儿女、家庭和社会。而理财的观念也是如此。先应该学习谋生之道,一技之长,然后累积财富,攒钱成家立业,最后经营和投资。对于父母而言,现代社会保障下,很多父母都有退休金,养老金了。如果这些不够用,那子女们理应孝养父母。如果够用,也就无需经济上的支援了(但是人情世故的礼节还是需要的)。甚至也有反过来的情况,有独身子女,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都健在的,退休金都很高,还能分给独生子女的。这实在是很令打工人羡慕了。

其次金融体系上的变化也很大,如可以贷款买房,然后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还贷款。属于先消费的理念了。无形中将房贷提前,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按照前面的六分来说,相当于把第六份提前了很多。再剩下的部分,依然可以参考佛经的理财分配方法了。再次来说,这里的一份也不是严格的1/4或1/6,而是大概就行了。比如说,现代人的房贷的比重都很高,那么房贷可能就是30-40%了,剩下的三份平均就只有15%了。

在这个滚滚红尘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追逐着各种目标和梦想。但在这场疾风骤雨的追逐中,我们是否有时忘记了停下来,发现那些古老智慧的低语?佛经中的理财观,虽然来自遥远的过去,却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现代人的理财观,提供一些光明。理财不仅仅是财务游戏,更是一种现代生活的必修课。它教会我们如何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在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点。所以,下次当你在忙于计算收支、规划未来时,不妨也抽空沉浸在佛经的智慧中,让那些古老而深刻的智慧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一丝清凉和平衡。

写于 March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