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佛學四個體系和它們的“陷阱”
佛學四個體系
在上一篇文章《學佛卡殼了怎麼辦?試試這個方法 | 按照體系學習佛法,就不會再卡殼了(超級推薦)| 略說佛學四大體系的異同》https://mp.weixin.qq.com/s/3phGhhEbBsb743CdgnUktA ,裏面提到了四大體系和它們的差異。可用下面這張圖幫助記憶。
總結起來說,即前面三個體系(基礎佛學,般若/中觀,唯識)都有相對簡單的定義,清晰的邏輯;而最後的如來藏體系,相對來說,如來藏的概念非常複雜,同時具備三個角度,且缺一不可,又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比喻,經常給學佛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所以,有句話在上篇文章中沒有明確明說,這裏再補充下,如果你覺得學佛很久了,但是依舊有困惑,無法徹底理解佛法,那你大概率是受如來藏思想影響比較大,可以試試先學習純正的基礎佛法,或純正的般若,或純正的新唯識。這樣之後,或許會有突破。
佛學四大體系和它們的“陷阱”
先給出這裏對“陷阱”的定義,並不是說某個體系不好,而是說,如果對這個體系的思想有誤解的話,就容易掉入“陷阱”當中了。所以這裏的“陷阱”其實是誤解的意思,但是,我覺得用“誤解”這個詞不足以形容其嚴重程度,因此,我用了“陷阱”這個詞。
重申,佛法本身都是好的,只是因爲我們學佛的人水平有限,有時講法的人的水平也是有限的,最終就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嚴重的誤解,所以,我在這裏把它們叫做“陷阱”了。
基礎佛法沒有“陷阱”
基礎佛法理論的核心是:緣起法、四聖諦、十二因緣。而這裏沒有“陷阱”,雖然也會被誤解,但是不嚴重,所以我不把它當作陷阱。
那常見的誤解是什麼呢?那就是認爲佛教是悲觀主義,消極主義,認爲一切皆苦,是對生命的負面看法,有逃避的感覺。
這個誤解是大衆對佛教最常見的誤解之一,雖然也不容易消除,但是隻要認真學習下佛法,就不難糾正了 —— 佛法上說的“苦”,雖然也包括“痛苦”,“受苦”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不穩定”,“不安定”的意思。前一個“苦”是身體或心理上的苦,後一個“苦”則更像是哲學上的表述了。
所以,基礎佛法的目標就是“斷苦”,苦因爲無明引起,無明引發了貪、嗔、癡,及各種煩惱。如果能夠消除“無明”,變成“明”,明白,明瞭,那麼這種“苦”就會逐漸減輕,乃至消除 —— 最終進入一種無任何“苦”的狀態 —— 涅槃寂靜(人當然還活着,但是心理上再沒有苦的感受了)。
緣起法又是最重要的核心,用緣起法來解釋生命的流轉時,就是十二因緣。用緣起法來解釋外在的世界,就是因緣和合了(否則沒有像前者一樣有專有名詞)。把對生命的解釋和對世界的解釋,匯合起來就是緣起法了(也叫因緣法)。
般若繫有一個“大陷阱” —— 惡取空(或叫頑空)
般若系理論的核心理論就一個 —— 緣起性空,或再進一步,叫做“無生”,後面當然還可以再引申,這裏就不再贅述了,有興趣的去了解下四重二諦說。這裏重點說下這個“大陷阱” —— 惡取空。
般若系的正解,就是緣起性空,因緣有自性空。因緣有,就是因緣和合而有,有的意思是產生和存在。自性空的意思是,沒有一個東西,會有絕對獨立的、恆常不變、固定不變的自性(自體)。
緣起和性空,實際上是同一個真理的兩個角度表達,一個是從因緣的角度說,是因緣所生,另一個角度是從自性的角度說的,無自性。
再進一步說,一切因緣所生的法,都是假法,都是虛法,幻有 —— 不是真實存在。一定一定要記住,實有的定義是:常、一。所以說,沒有一個“實法”是存在的,這就是“無生” —— 無任何實有的法被生出來,或存在。
對於性空(和空性是一個內涵)的一個常見誤解就是 —— 惡取空(或叫頑空) —— 即不承認實有,也不承認假有,認爲任何一切都是沒有的 —— 沒有善惡,沒有因果,沒有佛菩薩,沒有衆生,一切都沒有,是一種絕對的虛無主義,消極主義。
一旦這樣誤解“空性”後,就是佛學上的“惡取空” —— 以惡意取住“空”相,並執“空”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種執空的思想非常嚴重,會導致惡劣的後果 —— 例如,有人認爲沒有善惡,於是就放縱自己,放任自己。對於普通人,就是放棄自己了,變成了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對於有權有勢者,那危害就更大了 —— 甚至可以危害社會,乃至全人類。
所以佛教有說,“寧執有如須彌山,不執空如芥子許”。意思是,如果不能正確理解空性,不如就認爲有,哪怕是,一切都是實有 —— 雖然,這不符合般若思想的意思,但是也比執空要好無數倍。
佛教又說,執有 —— 還有希望可以轉念,而執空 —— 就沒有辦法再轉念了,不可救了,因爲任何說法,他都會認爲是沒有意義的,不再聽任何勸說了 —— 這也是頑空名詞的由來了。
補充:以上說的“不可救”是方便說,意思是,極難轉變,但是並沒有說,絕無轉變的可能。
唯識體系也沒有陷阱
唯識體系,也叫唯識學,有一個最常見的誤解是 —— 唯識難學,實際上,唯識難學是因爲古代文盲率超過99%了,不認識字的人,都是絕大多數的,這樣的背景說下,說難學當然是非常正確的了。
而現代社會,很多國家的文盲率都非常低,甚至有非常高的比例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即高中及以上文化)。再以這樣的背景來說唯識難學,就是人云亦云了,實際上,唯識不比高中的數理化難。
所以,唯識體系是沒什麼陷阱的。重複下,誤解肯定也是有的,但是相對來說,都不到“陷阱”的地步了。
如來藏體系中有非常多的“陷阱”
前面三個,只有般若學有一個大陷阱 —— 惡取空,這個陷阱真的很大,一旦掉進去,極難改變,後果嚴重,所以是大陷阱。而基礎佛學,唯識都是沒有什麼陷阱的,誤解是有,但都不太嚴重。
相比而言,如來藏學的陷阱非常多。不過,雖然多,但每一個都不如“惡取空”那麼大。也許,是祖師大德們的慈悲,爲了大家不陷入“惡取空”這樣的“大陷進”,所以才大談特談“如來藏”,雖然有陷進,但都是還可救的。
陷進1:本來是佛
對這句話的誤解是:原來是佛,但是後來又墮落了,於是變成了凡夫。然後再進一步說,那修行是不是沒用?最後成佛了又會墮落,還要再修。或者說,大家原來已經成佛了,後來又墮落了,於是又重新開始修行了。
這些是非常嚴重的誤解,乃至連佛教常識都沒有 —— 如果成佛後,還會墮落,還會再變成凡夫 —— 那修行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騙局,沒有之一。
實際上,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通過努力,都可以成佛。而成佛後,是不會再墮落的。
另外也可以參考《圓覺經》中的解釋,我之前專門寫過這個誤解 —— 【被誤解的佛教之 —— 本來是佛 | 正確解讀的通用原則和通用方法 | 淺析《圓覺經》中的“本來成佛】 https://mp.weixin.qq.com/s/DEntY9gHvjSg6pfsMRfSsA
總結上文來說,就是《圓覺經》有“本來是佛”這句,但是它的意思是,這是勝義諦的表達,而非世俗諦的表達。而很多人都是把“勝義諦”和“世俗諦”搞混了,才產生了無數的誤解。如果可以正確理解“勝義諦”和“世俗諦”,那麼,99%以上的佛理都可以理解了。
陷阱2:本自清淨(自性清淨)
這句話的正確理解,也是要從勝義諦上去理解的,勝義諦上,一切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是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意思。而爲了討喜“喜歡清淨”的人,把勝義諦描述成“本自清淨”,是從“清淨”的角度去描述它。
當然,根據俱舍對“淨法”的定義也是包括道諦和無爲法的。這是多一個用“淨”來描述的理由。
這句話容易產生的誤解是什麼呢? —— 那就是誤以爲會 —— 從淨生染。誤解爲,在世俗諦上,我們也是清淨的,一切都是清淨的,但是因爲無明,因爲妄想,然後才產生了染污,產生了煩惱,以及貪瞋癡。
而如果在世俗諦裏面也是“清淨無染”的東西,卻可以產生“染污” —— 那修行又有何用呢?和前面一個陷進一樣,會對修行產生懷疑,從而無法堅定修行的信心和決心。
陷阱3: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 —— 對它正確的、簡單的理解,還是從勝義諦的角度去理解,事實上,這個常樂我淨也多是用於形容涅槃(勝義諦)所具備的四個特點,而非是說世俗諦的事情,世俗諦上的衆生了。
認爲世俗諦上的衆生或一切外在的事物也是常、樂、我、淨,就是誤解了。如果有了這樣的誤解,就不會積極地修行了。如果本來就是佛,而且本自清淨,常樂我淨的,那幹嘛還要修行呢? 修行就是多餘的了。
總結
以上分別說明了:
- 基礎佛法,沒有陷阱。
- 般若系統,有一個大陷阱 —— 惡取空。
- (新)唯識系統,沒有陷阱。
- 如來藏系統,有很多陷阱。
可能有人會來提醒說(或反駁),勝義諦和世俗諦,也是不二的,因此用形容勝義諦的詞語來說世俗諦,從法理上來說,其實也是正確的。當然也是可以這樣說的。
但是從學習的角度來說,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要從小學開始起學的,然後纔是初中,高中,大學這樣。雖然有極少數的天才可以在少年時期就上大學(如大學的少年班),但是這些人依舊是具備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完備知識,通過了考試,才能進入大學學習的。
相同的道理,學習佛法也應該有個順序:
- 先學習什麼是世俗諦。
- 再學習什麼是勝義諦。
- 最後再學習世俗諦和勝義諦是不二的。
這樣的學習順序就可以保證不產生誤解了,不容易掉入陷阱了。就好比說,初中不畢業,學習成績不達標,是上不了高中的。如果這個時候,可以不讓他接觸高中的知識,那怎麼會產生誤解呢?
但是學佛不是這樣,大家每天可以接觸到的佛學是不成體系的,也少有談體系的,都是一個角度,一個觀點。這樣就容易產生誤解了,乃至掉進陷阱裏面了。
所以,如果我們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應該回到基礎,回到順序,按照順序學習。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遠離陷進 ——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阿彌陀佛。
愚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