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的理科和文科

alt text

我經常用上學來類比學佛,在我讀到高二的時候,學校開始要求我們分科,分成理科和文科。雖然分了兩科,但還是有一些課程是共同的,如數學、語文和英語。除此之外,理科還有物理和化學。後來聽說還有生物。而文科則是歷史和政治。

隨著我對佛學的瞭解,我發現佛學也可以分為理科和文科。我先說說文科。那什麼是佛學中的文科呢?!

佛學中的文科

我先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這句非常著名的話:“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是非常好理解的,那麼“芥子納須彌”該如何理解呢?因為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一個完全直接的例子。只能用比喻的方式來形容。但又因為是比喻的方式,所以比喻本身永遠都可以找到瑕疵。例如:

有人借用現在科學來比喻,比如用一張光盤(或USB盤)所存儲的文件,可以比得上一座山的書籍堆積在一起。當年光盤出來的時候,比爾蓋茨還親自打了一個廣告。

alt text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說明:1994年,比爾蓋茨坐在33萬張紙上,手中拿著一張光盤告訴全世界:一張光盤能記錄的內容比這33萬張紙都多。

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從文字量上來說的。但是一張光盤並不能等價於那33萬紙張,或等量的書籍。這就是有瑕疵的地方。光盤如果壞了,那麼多文字就全部丟失了,而那麼多的紙張要全部丟失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再者,有人半開玩笑地反駁說,光盤不用了,就只能丟垃圾桶了,而那33萬紙張還可以賣破爛,估計還可以得到幾百塊錢呢。這些“瑕疵”的地方,都說明了比喻本身的侷限性。

也有人借用“心”來說明,“心”雖然很小,要麼像拳頭那麼大(指心臟),要麼像碗口那麼大(指大腦),卻可以包容一切的東西。這個比喻的“瑕疵”就更大了,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比喻。《大智度論》裡面說,合格的比喻應該是用簡單的事情來比喻複雜的事情,這樣才能幫助大家從簡單的事情去類比,然後理解複雜的事情。實際上,佛學上“心”的概念,要比一個“芥子”或“須彌山”要複雜的多。所以,就算有人聽到了這樣的比喻,也是濛濛朧朧,似懂非懂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

這就是“文科”的特點,或者說是“文藝科”的特點。一千個人可以有一千個比喻,一千個人可以有一千個理解。就像一篇作文的評分,可以給很高,因為意境很豐富,也可以給很低,因為邏輯不通。

用文科的方式來理解佛法雖然也有用(我從不一棍子打死一個觀點),但是這個用途卻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芥子納須彌”這句話,請問你要在生活中如何實踐呢?它當然可以讓你更加包容,但你只問一下,聽完這句話,你就能夠包容一切嗎?對於一切事物都看得慣嗎?對於一切人都看得慣嗎?對於我這篇文章可以理解和包容嗎?!

為何會如此?就是因為無法直觀體會,光靠理解就會似懂非懂了。再遇到逆境的時候,一下子就現原形了,以前是怎樣又回到了怎樣的狀態了。

重申下,我並非一棍子打死“文科”或“文藝”的這種理解和表達。我只是指出來一些人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這類問題在我的觀察中是現實、普遍存在的,所以我才點出來而已。但並不絕對。如果你覺得這類理解對你很有用,那也無妨,你沒必要改變什麼,繼續保持就行。

佛學中的理科

那什麼佛學中的理科呢?我們先回到學校,理科主要是指:數、理、化。即數學、物理和化學。這裡的理科和文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那就是理科是有標準答案的。

比如1+1=2這個等式,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還是大學生、博士、教授,這個等式都是成立的。不僅1+1=2是成立的,而且知道1+1只能等於2,而不能等於其他數字,等於任何其他數字都是錯誤的,如0,1,3,-1,-2,-3…。這就是理科的特點 —— 有標準的答案,有統一的認識,可以重複驗證。

那佛學中的理科是什麼呢?那就是法相學,包括俱舍學和唯識學。請熟悉俱舍學和唯識學的人忍耐一下,雖然俱舍和唯識也有很多分支,但和其他學派對比而言,我文章中的主要觀點依舊是成立的。

為何法相學是佛學中的理科呢?

第一,它們都有標準答案。

比如說色法是什麼,答案是有見有對,或無見有對,或無見無對。有見就是眼睛可以看見(尤其是指人眼)。有對就是有質礙。比如說聲音,同時10個人跟你說話,說不同的話,你只能聽一個人說,當你認真聽一個人說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你就“聽而不聞”了,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了。所以,聽一個聲音對聽其他聲音產生了障礙。無見無對是一種佛教裡面特殊的一種色法 —— 無表色(或法處所攝色),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學習下《俱舍論》。或等我以後再分享《俱舍論》的學習筆記。

備註下,這裡說的標準答案是相對統一的意思,無論是《俱舍論》還是《成唯識論》都包括有多種觀點,這些相對其他學派來說,差別還是很小的,這裡先忽略了。下面的其他幾點也類似,這裡一併說明下。

第二,它們都有清晰的、嚴格的定義。

比如說“開悟”這個詞,無論是在佛教經典還是在佛學作品裡面,“開悟”這個詞已經被泛化得無比寬泛了。“泛化”是還算客氣的說法,不客氣的說,那就是“濫用”了。甚至,很多的非佛教徒也會經常感慨 —— 我今天“頓悟”了什麼,又“頓悟”了什麼。

這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很多學佛人也不知道“頓悟”具體是什麼,“開悟”到底是什麼。這也讓很多假大師們鑽了空子,到處坑蒙拐騙了。

雖然我曾經非常努力地總結開悟是什麼意思,有幾個層次,但是這畢竟只是個人總結,影響力非常有限 —— 聊聊開悟的常見誤解以及開悟的層次

比起開悟來說,其實有一個詞更加重要,也更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這個詞就是 —— 見道。無論是在俱舍還是唯識裡面,見道的過程都有極其清晰和嚴格的描述,精確程度到一個剎那一個剎那(一剎那=1/75秒=0.013秒)地去描述它,而且每個剎那都是不同的,這樣的“見道”一共需要經歷15個剎那(心)。如下圖所示:

alt text

圖片來源: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6847

這十五個剎那分別要斷什麼煩惱呢?見下面這張圖。

alt text

圖片來源:智敏上師的《俱舍論頌疏講記-界品》

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介紹什麼“見道”,只是簡略地提及下。重點是說,“見道”這麼標準,嚴格的定義,比起“開悟”、“頓悟”來說,是更值得關注和學習的。

如果你是認真的禪宗學人,我還是補充一句,那就是“開悟”雖然有很多層次,但基本上也可以分成兩類,一是解悟,就是理解了。二是證悟。而見道是證悟裡面的最低標準,成佛是最高的證悟,中間還有許多層次的差別。

學法相的好處

第一,有了法相做基礎,可以通一切法門。

法相學就像是數學中的加減乘除一樣,數學中是以加減乘除為基礎,其實學佛,尤其是想要深入經藏的人來說,那更是基礎了。有了這個基礎,再去學習其他學科都是容易的。

就像是數學學得好的人,再轉去學習物理,化學,生物,醫藥,天文或學習計算機,AI等都是非常容易的。這就是因為數學是理工科的基礎,而法相,本該是佛學的基礎。有了法相的基礎,再去學習其他宗派,如天台、華嚴、律宗等都是非常容易的。就算是禪宗也是大有好處的,前面用見道對比開悟就是例子之一了。淨土宗也是,例如淨土裡面講唯心淨土,學習了法相以後,你就會非常清晰地明白為何叫唯心淨土了。

第二,有了法相做基礎,可以提高鑑別能力,甚至還能打假。

因為很多對“標準”缺乏認識,或不知道有“標準”的存在。所以佛教裡面也有很多假劣偽冒的假大師。學習法相後,拿法相一對照,可謂是一眼假 —— 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來。所以,如果你想要打假,是具備了這個能力的。(不過在實際操作層面,打假是一件非常高風險的事情,請三思而後行。)

其次,佛教裡面也有很多“差不多先生”,什麼意思呢?那就是講的法不夠嚴格,不夠嚴謹,差不多,籠籠統統。聽上去好像正確,但又覺得哪裡不對,但是卻說不上來。或者聽上去覺得哪裡不對,但是卻說不清楚哪裡不對。根本原因就在於,“講法”的人也沒有法相的基礎,也只能講成這個樣子了。

不過還是要尊重和理解對方(只要不涉及違法行為,不違反道德倫理),畢竟有時信眾們的水平層次,也會決定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或法師)了。如果有人參加過佛教法會、活動就不難發現,老年人居多。其中,又不乏有很多求神拜佛的人,正兒八經學習佛法者,少之又少。深入佛法者,卻是少見的。

這也和上學一樣,為何清華北大是最好的大學,不僅因為他們有優秀的老師,還因為他們有最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才需要優秀的老師來教。為何三流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都差一些,其實,這都是有關係的。

第三,可以避免很多無意義的爭吵

比如說,某人是否是開悟了?這樣的話題非常常見,也引起了非常多的爭論。這正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只要誰名氣大,誰弟子多,誰粉絲多,誰就是。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

先別說“見道”這樣重要的關鍵點了,先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 —— 初禪。有很多人練習打坐,出現了一點境界,就以為自己得定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張口就來。要麼說見到了什麼,要麼是體會到了什麼,就自以為是禪定了。然而事實上,果真如此了嗎?顯然不是。

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並不是以體會到了什麼作為全部標準的,只是之一。更重要的標準其實是止住(或斷除)了什麼,體會只是其一,而且不如“止”(或斷除)重要。比如說,初禪,二禪,三禪各有喜樂。對於沒有過禪定體驗的人來說,這個喜樂和世間的喜樂有何區別呢(如吃冰激凌,喝可樂,男女之歡,甚至是嗑藥)?有人說比這些都要快樂。對於沒有體會過禪定的人,完全無法判斷,所以很容易被騙,被誤導了。

但如果從“止”(或斷除)的角度來判定就容易多了。從初禪開始,就斷除了嗔心,淫慾心。以嗔心來說,這個就容易判斷了。有誰說自己得到了初禪,而且還能保持(重點是保持)。你上去就給他兩巴掌,看看他有什麼反應就知道了。(自己判斷是否要真的動手了,哈哈。)如果只是說得過初禪,但是無法保持。他人就無法簡單判斷了。因為出定後,又不能保持的話,那和普通人也沒什麼區別了。最多脾氣好點,但不會斷除嗔心,不會完全沒脾氣了。所以他人就無法判斷了。

學了法相,對於各種關鍵的修行階段都會有清晰的瞭解,之後,就不會輕易被騙,被誤導了。在當今這個魚龍混雜的佛教“江湖”來說,具備判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了。

法相併不難學

對於法相有一個很大的誤解,那就是覺得法相很難學。其實這是以訛傳訛的誤解。以前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當然,別說法相是難學的,任何佛學都是難的(不需要任何佛學基礎就可以的唸佛、打坐除外)。

但是現在,很多地區和國家都幾乎消滅了文盲,都普及了高等教育(指高中及以上)。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基本上都參加過高等教育的。以這樣的背景來學習法相,並不會比現代任何學科困難許多。

比起現代的學科,如IT,醫學,法律,生物等行業來說,或許還是簡單的呢。所以,真的不用太擔心,儘管開始學就好了。

我正在第二次學習《俱舍論》

之前只是通讀過一次,這次遇到機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一起來學《阿毗達磨俱舍論》),發現有很多的同行善知識,一起學習交流和討論《俱舍論》,所以我也願意在通讀之後,再次學習一次,這次會精讀。後續也會把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發出來(還未開始),拋磚引玉。

希望可以啟發和引導更多的人來學習法相 ——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May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