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王路老師的《俱舍九題:高階阿毘達磨》出版了,歡迎下單訂購

購買地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3632

(備註,無庫存也可以下單訂購,只是時間略長。)

王路

  作家,阿毘達磨學者。著有《紅樓碧看》、《水滸白看》、《韓愈傳》、《秋素春穠》等。早年對宋明理學感興趣,2012年讀到印順法師的《攝大乘論講記》等,開始系統學習佛教教理。2016年以來,逐漸聚焦於「說一切有部阿毘達磨」。提倡從玄奘所譯《大毘婆沙論》、《順正理論》、《俱舍論》等入手,拋開唐代以來的多家註疏,從源頭上探明阿毘達磨的發展流變。

  讀者如果有任何回饋,歡迎和作者聯繫作者郵箱:cuechin@163.com

目錄

《俱舍》術語要點一覽
《俱舍》的門檻—第一題:諸業以諸法為何果?
《俱舍》的地基—第二題:業在蘊處界中是何所攝?
《俱舍》的大肥肉—第三題:十二心無間相生
《俱舍》的瑕疵—第四題: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
《俱舍》的中流—第五題:五受根何時創得何時捨?
《俱舍》的承重墻—第六題:五受根相應煩惱,約九十八隨眠、約七十五法,分別是何所斷?
《俱舍》的司令部—第七題:十五部隨眠中,哪些於五上分結緣緣識隨增?
《俱舍》的大海—第八題:何時修無漏初靜慮非淨?
《俱舍》的天際—第九題:定生善法等

說明

1、本書引用的《大正藏》阿毘達磨文獻簡稱如下:
《阿毘達磨發智論》(T1544)簡稱《發智》;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T1545)簡稱《婆沙》;
《阿毘曇毘婆沙論》(T1546)簡稱「涼譯《婆沙》」;
《阿毘達磨俱舍論》(T1558)簡稱《俱舍》;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T1559)簡稱「真諦譯《俱舍》」;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T1562)簡稱《正理》;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T1563)簡稱《顯宗》;
《俱舍論記》(T1821)簡稱《光記》;
《俱舍論疏》(T1822)簡稱《寶疏》;
《俱舍論頌疏》(T1823)簡稱《頌疏》;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T1536)簡稱《集異門》;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T1539)簡稱《識身》;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T1542)簡稱《品類》;
《阿毘達磨倶舍論法義》(T2251)簡稱《法義》。

以上皆引自CBETA。由於可以直接由原文檢索到精確出處,故往往不再標出具體的冊卷頁欄行。有時相似的文本出現在不同卷,為了方便,會標明卷數。有時為了文氣通暢,甚至不標書名,只以引號「」表示。

2、引號中的內容不一定都是阿毘達磨文獻原文,有些是術語,有些是上文提到的內容,有些表示強調,有些是為方便讀者理解所加。需要讀者根據上下文自行區分。

3、本書提到的「原文」,指《大正藏》漢譯原文,不指梵本。若有多種譯本,未加說明時,指玄奘所譯。如「《俱舍》原文」指奘譯《俱舍》,「《婆沙》原文」指奘譯《婆沙》。

4、本書會偶爾提及古今阿毘達磨著述中的錯誤。古代學者的錯誤會指明出處,列出原文,如普光《俱舍論記》、稱友《俱舍論明瞭義》、快道林常《俱舍論法義》等。現代學者的錯誤或不指明,或指明。不指明者,一是因為現代阿毘達磨論著中的錯誤太多,其中十之八九是簡單翻閱《俱舍》原文即可知曉的,如將見道誤認為是16剎那、以為見道階段即須陀洹向等,此類錯誤人所多犯,不必一一指明;二是有些錯誤純屬個人誤解,影響甚微,如不清楚「擇滅」「擇滅得」之區別,誤以為因必有果、果必有因,甚至誤以為因可以在果後等,非關學術貢獻,更無需指明。指明者,主要是影響稍廣的著述包含的錯誤,如水野弘元(2000)、舟橋一哉(1999)皆不解「無漏律儀命終不捨」,Buswell(1997)不解「所依地」與「所依身」之別。

5、本書最適合的讀者是通過三遍《俱舍》、能熟練背誦《俱舍論頌》並理解者(能在80分鐘內背完,隨機抽取任意一頌都可以正確講解)。因此,書中提到頌文,一般只加引號,而不額外註明是頌。但碰到《顯宗》改頌的地方,往往會說明。

本書叫《俱舍九題:高階阿毘達磨》。「高階阿毘達磨」,表示閱讀本書需要一定的基礎,即滿足《說明》中的第5點。如果達不到這個條件,至少也要通讀過一遍《俱舍》,否則是不可能看懂的。

可以用兩道題來檢驗一下是否具備了閱讀本書的基礎:

1、默寫出98隨眠、75法、37道品、22根。
2、能解釋22根「是異熟」「非異熟」「有異熟」「無異熟」「三性」「何所斷」等情況。

如果能在半小時內閉卷完全正確地答出上面兩題,即具備了閱讀本書的基礎。

如果暫時不具備,也沒有關係,可以一邊閱讀本書前四題,一邊背《俱舍論頌》,齊頭並進。

此外,必須掌握一個方法:檢索CBETA。本書提到的原文,幾乎都是可以在CBETA搜出的。快道林常的《法義》需要在SAT上搜,但只是偶爾提到。要學好阿毘達磨,必須反反復復看《婆沙》《俱舍》《正理》原文,有些段落可能要讀過50遍以上。不過要記住,不是讓你通讀,通讀是讀不下來的,所有讀過50遍以上的段落,基本上都是因為碰到具體問題去檢索,然後反復讀。阿毘達磨是有重點的,有些段落瀏覽三兩遍就夠了。本書所寫的,就是重點。

相傳日本過去有「八年俱舍,三年唯識」的說法。其實,阿毘達磨並不難學。從零基礎開始閱讀本書,方法得當的話,八個月就夠了(這說的是全日制學習,每日保證5小時)。全面理解掌握了本書的九題,可以達到如下目標:

1、閱讀《大正藏》「毘曇部」典籍不會再有障礙,涉及義理的異文能以理校方式判斷出當依何本;
2、能夠以看武俠小說的速度閱讀有部阿毘達磨的現代論著,並一眼識別其中錯誤;
3、知道什麼是阿毘達磨的真問題。

本書一共九小節,命名為「九題」。前八題比較系統,可以用題目串起來。第九題是較為繁難的細節。九題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題。前四題總體上比較簡單,尤其是前兩題,是為了照顧基礎不牢的讀者入門的。不過,第一題第四小節以後稍有難度,可先跳過。三四題相比前兩題難度稍漲。能搞清楚前四題,阿毘達磨學習可以說登堂了。建議在學習前四題的同時,把《俱舍論頌》背熟。到了後面,就不會再像前四題講得那麼細了。

第二部分:第五六七題。能搞明白五六題,阿毘達磨就入室了。搞懂第七題,就是阿毘達磨專家了。

第三部分:第八九題。如果能學到這裡,自然知道阿毘達磨是什麼、該怎麼學、自己水平如何,它的意義無需多說。

本書是串講。雖然只有九題,內容卻覆蓋了阿毘達磨的方方面面。哪怕在第一題中,也會提及並不那麼簡單的細節。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建議先跳過去,等學完前七題再回頭看。先理解你可以理解的。

本書初稿最早發佈在網上,行文力求通俗活潑。現在成書,也不打算改變文風。這是想讓讀者明白:阿毘達磨不是枯燥的,講阿毘達磨也完全不必板起臉來煞有介事。從今年(2024)初開始,每到晚上八九點,我經常在自家臥室用一塊不到20元人民幣的小白板講阿毘達磨。其實我從2023年夏天起就在網上每天直播,但當時始終沒打算講阿毘達磨,因為覺得講阿毘達磨似乎應該莊重——應該有寬敞明亮法堂,大家關閉手機,等等。後來買了小白板,試著講了兩回,才發現之前的考慮大可不必。

有些老師講《俱舍》,碰到難的地方,磕磕巴巴,可能會說,「一講《俱舍》,就有魔王來擾。」其實不是魔王來擾,是自己學得不夠好、不夠熟練。我們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板著臉用晦澀的語言講些大家不明所以的話。所有的晦澀都應該只是出於阿毘達磨本身的複雜,而不是因為我們的表達。當你能看到第八題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玄奘的表達是多麼清晰簡明。在本書之後,我還會出一本《俱舍英譯百瑕》。你熟悉了玄奘的表達,再去看英譯本,就知道為什麼只懂英語是不可能學好《俱舍》的。不過,只懂漢語完全可以。一個精通梵語的人,如果不懂漢語,本書前四題恐怕最多隻能理解一半,前七題只能理解三分之一。但如果熟悉漢語,不需要懂其他任何語言,有望理解所有九題。這完全得益於玄奘大師。

行文的活潑絕不意味著表達不嚴謹,我們要嚴格遵照玄奘大師譯定的術語來表述。如果表述不規範,阿毘達磨是不可能學好的。

本書最初,隨手寫就發佈在微信公眾號上。許國明、範昌鑫、劉琨、心睿指出了其中若干錯誤。尤其要感謝許國明與範昌鑫。2022年,我建了一個「尊重毘曇」的微信群。兩年內,和許國明的討論讓我受益良多,他糾正過我一些誤解。比如,「異生不能分離染而命終」,就是他最先告訴我的;《正理》《婆沙》在「色界無覆心是否可以緣下」問題上的不同觀點,也是他告訴我的;關於「勝果道」的問題,我們斷斷續續討論了一年有餘,才慢慢搞清楚;而眾賢在「聖者以無漏道離色染何時得空處近分善」上的矛盾,我們也討論了很久。範昌鑫是在本書統稿階段才較多地參與討論的,他指出了書稿涉及義理的若干錯誤或不精確的表達,尤其是發現了「依第二定初定無漏不是同類因」。如果沒有和他們二位的切磋琢磨,本書不會是現在的樣子。我自己也許可以獨立完成相對容易的前七題,而第八題和第九題,許國明和範昌鑫都有相當的貢獻。最後「離繫得」的問題,題目是我出的,答案是我們三人共同討論的結果。許國明是中學物理教師,範昌鑫是心理諮詢師,但當讀者能學到第九題的時候,就會清楚他們的阿毘達磨造詣。

「尊重毘曇」群裡其他朋友的提問,有時也會給我以啟發;還有朋友給了表達措辭上的建議,在此一併感謝。阿毘達磨涉及不少繁複的細節,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出。我的郵箱是:cuechin@163.com。尤其想說的是,在寫後兩題的時候,我很猶豫是否要把一些有爭議的、沒有明確結論的內容保留。如果把本書完全看成教材,也許不保留那些為好;如果把本書的部分內容看成向阿毘達磨深處的探尋,則應該保留。雖然保留可能導致本書的錯誤增加。總體考慮後,我還是保留了相當一部分。也許我目前的某些理解是錯的,但保留它們如果有助於讀者的思考,還是保留為好。另一個原因是,《婆沙》《俱舍》《正理》《光記》中,都保留了大量這類內容,只是沒有明確區分。本書中,主要在後兩題的某些細節上。

感謝簡澄鏞先生和華夏出版社的同仁為本書費心費力。感謝俞佩君老師、呂榮海先生,是他們將我和書稿推薦給簡澄鏞先生。

感謝諸佛菩薩慈悲加被。

《俱舍》術語要點一覽

一、術語舉要
1、界品:
有漏、無漏、四諦、三無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有尋有伺等、三分別、執受、內外
2、根品:
二十二根、異熟、有異熟、三性、見所斷等、四生、心所、遍行等、相應、心不相應行、得等、六因、四緣、五果、十二心等
3、世間品:
三界、四靜慮、四無色、七識住等、四有、十二支、名等、四食、欲界等、五趣、劫等
4、業品:
三業、表無表、等起、轉隨轉、律儀等、別解脫等、三歸、得捨律儀等、曲穢濁等業、十業道等、三障、五無間業、六波羅蜜多、福業事、順福等、妙等
5、隨眠品:
六隨眠等、遍行惑等、隨增、一切有、有隨眠心、漏等、四對治、九遍知
6、賢聖品:
四聖種、要二門、聞所成慧等、四念住、十六行相等、順決擇分、見道等、四向四果、沙門性、種性等、四道、三十七覺分、四證淨、學支等
7、智品:
忍智見慧、十智、現觀邊俗智、四修、十八不共法、無諍等、六通 8、定品:
靜慮支、味淨無漏、順退分等、近分、中靜慮、空無相無願等、四修定、四無量、八解脫等

二、要點
1、界品:
「蘊處界」是要點。「四諦」和「有漏無漏」的分別是根本。「有尋有伺等」四料簡是基本操作。四料簡會出現在阿毘達磨的幾乎一切地方。總體上,界品比較基礎,沒有獨立的難點。
2、根品:
「二十二根」是要點。分別異熟、三性、見所斷等,是基本操作。這些奠定了阿毘達磨的基本方法。六因四緣五果是難點。十二或二十心的無間相生問題,如果搞清楚,阿毘達磨算入門了,就可以大致看懂《識身》,否則《識身》就是天書。
3、世間品:
這一品比較次要。學阿毘達磨千萬不要把時間耗在畫世界圖上。說白了,那些只是一個頌:「四大洲日月」。不過,本品埋藏一些對理解其他部分稍有幫助的細節,尤其是「中有」。
4、業品:
這是篇幅最長的一品。要點是三種律儀、律儀的得捨。無表需要注意。沒有獨立的難點,但細節繁多。「捨定生善法」「捨聖由得果」兩頌尤其重要。
5、隨眠品:
這是重要的一品,也是最難的一品。要搞清楚「隨眠隨增」。根品中「十二或二十心等無間相生」的問題搞清楚,阿毘達磨算登堂了;隨眠品中「諸根緣緣識各有幾隨眠隨增」的問題搞清楚,阿毘達磨算入室了。一旦入室,看《品類》不會有太大難度。能無障礙閱讀《品類》,你就是阿毘達磨專家。
6、賢聖品:
這是最有意思的一品。從四念住到阿羅漢果,值得常常涵泳。四果和九遍知的安立,和定品、隨眠品關係密切。隨眠品、賢聖品、定品,這三品是分不開的。如果《俱舍》只有時間學三品,一定是這三品。這三品學好,界品、根品自然就理解深入了。
7、智品:
這一品主要是應用。對初學者來說,不用過早關心。跳過對其他品影響不大。而一旦你打牢基礎之後,目光轉向「得修」,就從陸地進入了大海,足以領略阿毘達磨的壯闊。要點是「十智」和「六通」,難點是「得修」。
8、定品:
這一品可以最先學。禪支等是比較有意思的。定靜慮比生靜慮對理解阿毘達磨更重要。阿毘達磨的核心就是兩個字:離染。

我強烈建議結合問題學習《俱舍》。如果不知道怎樣提出好問題,而嘗試通讀《俱舍》的話,建議的閱讀次序是:

一、定品
二、賢聖品、隨眠品
三、界品、根品
四、業品
五、世間品、智品

上面列舉的術語,不到400字,其中有些包含的內容很少,比如「執受」「要二門」;有些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二十二根」「心所」。可以嘗試一個概念一個概念地學。但千萬不要企圖「掌握了一個概念之後再學下一個」——不把所有概念學完,有些概念是無論如何也掌握不了的。

碰到問題需要知道如何正確地拆分,比如我曾在《入群測試》中列出一道題:三界阿羅漢是否成就三世無漏色?

有人以為答案無外乎「是」或「否」,就想來蒙,這怎麼可能呢?「三界阿羅漢」指的是:欲界阿羅漢、色界阿羅漢、無色界阿羅漢;「三世」指的是:過去、現在、未來。那麼,欲界阿羅漢是否成就過去無漏色?是否成就現在無漏色?是否成就未來無漏色?這是問題的三個部分。加上色界阿羅漢、無色界阿羅漢,問題共有九個部分。而且,九個部分中,並不是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直接用是或否來回答。比如,欲界阿羅漢是否成就現在無漏色?要看欲界阿羅漢是否住無漏定中。

再比如:五受根所增隨眠,各於幾受根相應?

這一題牽涉到的基本概念有:五受根、九十八隨眠、隨增、相應、三界十五部。首先,看三界十五部隨眠中,哪些於苦受根隨增,這些即是苦受根所增隨眠,考察這些隨眠於幾受根相應;然後依次考察其他四受根所增隨眠的情況。這一題的答案就在《發智論》卷6裡明明白白寫著。《發智論》寫的不止五受根,而是二十二根。如果明白這道題的邏輯,《發智論》就可以看懂。

写于 July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