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浅谈对全体佛法的略解

曾经的困惑和误解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跌跌撞撞、断断续续也有近十年了。看过许多流行的经典和通俗书籍,也看过不少的文章,帖子;对于很多佛学名词也很熟悉,有些都快听出了老茧,一些佛理好像也明白怎么回事;也知道佛教有三大体系,南传、汉传和藏传,进一步细分的分支和宗派也有过耳闻,如汉传的八大宗派,藏传的五大教等。甚至也能和别人交流一些佛学,但总觉得不够,缺少点什么。

不同的佛教体系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宗派也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包括观点、目的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个别情况下,甚至会有相反的说法。所有的这些差异令人十分困惑,时常有头晕目眩的感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很容易有偏见,造成误解,最终成为学习的障碍。

不仅自己如此,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朋友也都有类似的问题,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可以说这类“误解”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才特别想要抛砖引玉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误解和摒弃偏见的。如果碰巧您也有类似的体会,不妨参考下这里的思路,或许可以给您一些参考,提早走出迷雾,走向光明。

如何认识全体佛教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分别是一纵一横。先说一纵,一纵表示从时间线上来看佛教发展,通过阅读各类佛教史可以看出,佛教是如何从最初的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的,又是如何从部派佛教如何进入到大乘佛教的,最终进一步产生了秘密大乘佛教,即密教。

(图片来源网络)

而目前的南传佛教基本上保持了部派佛教中上座部的特征(下图中的上座分别说部),并延续了很多佛教的形式,如托钵等。戒律上也最为保守,即使是佛陀曾经交待过“小小戒可舍”,但因为阿难尊者没有进一步细问而不再探究,严格遵从佛陀时期制定的戒律,不增不减,并遵从迦叶尊者所教导的“隨佛所說,當奉行之,佛不說者,此莫說也。”(《毘尼母經》)。这样看来好像是最正确的选择,但佛陀时期和现今的物质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新事物产生,比如吸烟,因为佛陀时期并没有吸烟这件事情,因此也就没有弟子因此而产生过失进而引发佛陀制定戒律了。那戒律中自然就没有不吸烟的戒条了,所以南传的出家众是允许吸烟。同样的情况在汉传和藏传佛教(也可以统称叫做北传佛教)基本上都是禁止的,虽然也不算违法戒律,但却是明确禁止的,方式是用现代的规章制度来规划出家人的行为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看来,最正确的事情好像又有弊端了,从而变得不再那么绝对了。

图片来源佛光教科书,佛教史: 星雲大師 (masterhsingyun.org)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64&item=257&bookid=2c907d4944dd5ce70144e285bec50005&ch=5&se=3&f=1

其次是汉传佛教,汉传佛教虽然是从初期大乘佛教开始,但也正是因为只是初期,但是的印度还保有很多部派的经典,所以这些经典也一并传入了汉地,汉传佛教的大藏经有《四部阿含经》就是最好的证明了。只是因为此时的印度已经进入了大乘佛教时期,这种趋势自然也影响到了汉传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看出,在时间线上,汉传佛教的主要跨度主要是大乘时期了,甚至包括了后期的秘密大乘,即汉传佛教里面的唐密。而且,汉传佛教大藏经里面的《四部阿含经》经卷数量比南传还要多,还要完整。

如下表,从中不难看出:

第一:南传的经典只是上座部所传,所以整体数量只有268经。【2022/05/07补充】有贤友指出,根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8%E6%87%89%E9%83%A8 统计,相应部在巴利圣典协会中的版本是2889经。

第二:汉传的四部阿含经来源属于多个部派,如法藏部、说一切有部等,所以整体数量非常多,有2459经之多,如果算上杂藏部分,数量可能是南传的10倍之多和南传相当或更多。也有人统计过藏传的《甘珠尔》里面包括的阿含经单经数量只有23经[注1],由此可见,等到佛经传到藏地前,在印度的阿含经系列就快要消失殆尽了。

图片来源: https://medium.com/@lambhotpot/%E5%8D%97%E4%BC%A0%E7%9B%B8%E5%BA%94%E9%83%A8-%E8%AF%B8%E5%A4%A9%E7%9B%B8%E5%BA%94-%E6%9A%B4%E6%B5%81%E4%B9%8B%E6%B8%A1%E9%81%8E%E7%B6%93-c32f69fda60d 南传相应部 诸天相应 暴流之渡過經. | by Lambhotpot | Medium

最后是藏传佛教,佛经传入藏地时,已经非常晚了,是八世纪的事情了。但趋势和汉传佛教类似:

汉传始于大乘时期,延续了前面的声闻乘,但大乘才是汉传佛教的主要部分。

藏传始于秘密大乘,延续了前面的大乘为显宗,但秘密大乘才算是藏传最显著和最主要的特征,

再之后到了1203年,佛教就在印度消亡了。

从公元前511年到公元1203年,1700多年的印度佛教史就这样简短地带过了,但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就需要去了解各种《佛教史》了,至少应该包括《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南传佛教史》和《藏传佛教史》。可以去阅读一本通史包括全部的内容,或者分别阅读。在佛教史里面,不仅可以看到佛教具体是如何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而且可以知道背后的原因(因缘),例如是什么原因将佛教从原始佛教进入了部派佛教,又是什么原因从部派佛教进入了大乘,以及后面的秘密大乘。虽然学者们总结的原因不一定相同,但必定都给出了他们认可的原因和根据,简单总结起来,无非佛学上的“因缘”两字。而“因缘”正是佛教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一切果必有因,俗话也说事出有因,从因缘的角度就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了。

顺带说一句:佛教的传播并未停止,现今欧美地区的佛教正在蓬勃发展,也许以后还会形成欧美自有的佛教体系,到时候就可以并称为四大佛教体系了。至于欧美佛教体系会是什么模样,就看大家的努力和因缘了。

再说一横。一横用的是汉传的天台判教(藏、通、别、圆,这里的藏、藏教主要是声闻乘和阿含经的意思,而不是藏传佛教),判教本身的意思就对当时所有的佛法进行总结分类。使用天台判教的原因有这样两个:

第一:在各种判教当中,天台的判教流传最广、最普遍、最被大家所认可。即使其产生的时代是在近1500年前的隋代(智者大师538-597),虽然当时的禅宗还没有流行,玄奘大师也还未出生,自然也就没有唯识宗了,但天台的判教依然可以兼容后面的禅宗、唯识,甚至华严和秘密大乘也可以涵盖进来。

第二:是因为个人学习的关系,最初接触到的判教就是天台的《教观纲宗》,然后一路学习了下来,获益匪浅。当然,这里的判教也可以换成其他的版本,例如华严的判教(小、始、终、顿、圆)也是可以的,但因为华严经太过庞大,三个版本分别有40卷,60卷和80卷,限于精力个人还未进行全面学习,连佛经都没有全部看过,所以无法展开太多。

但也不是所有的判教都合适,例如禅宗的判教(教门、宗门)和净土的判教(圣道门、净土门),这两类判教都只是用来把自宗和其他宗派区分出来,体系上不如天台和华严判教完整和详细,只有体系化的判教才有利于对于全体佛法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总结下天台判教和华严判教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帮助理解全体佛法的关键点:

第一:必须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层次要能够覆盖五乘共法,人,天,声闻,缘觉和菩萨。这些不同的层次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边界的,了解这些边界就可以知道哪些说法是针对哪些对象而说的了。其次,这些层次也有递进的关系,可以一层一层深入下去,直到最后的成佛。这个层次和现代的教育体系也是类似的,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和博士,上学时,也是一步一步升上去的,偶尔有个别天才可以跳级,但这属于极少数的个案,而佛法也允许这样“跳跃”,而且不限跨度,请看第二。

第二:圆顿。接着上面学生的例子,极少数的天才可以跳级一样,佛法也有圆顿一类,不需要经过次第地学习,一下子就能超凡入圣了,直接进入声闻初果(或以上)或菩萨初地(或以上)。佛教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佛陀时代的部分阿罗汉们,遇到佛陀后佛陀一句“善来比丘”,即证阿罗汉果了。另一个例子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听闻一首《金刚经》的偈子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即出家寻道去了,又只经过了五祖弘忍大师一个晚上的《金刚经》教授即大彻大悟了。这两个都是“顿”的例子,那“圆”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就是顿悟后的知见,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觉经》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还未顿悟的人,也通过深入经典的学习,可以达到一种”相似“的程度,只是这种”相似“的知见因为缺乏练习而无法保持和深入。但当努力思考时,还是可以升起这种”相似“的圆解,可以用它来”度一切苦厄“了。

合纵连横

有了一纵和一横的了解后,再把两者联合起来一起看,这样就能够一窥全体佛法的样貌了。人天善法因为都是世间法的关系,而佛法的主要目的是出世间,所以三大体系对于人天善法的部分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方法略有不同,但主要围绕在皈依三宝和五戒十善的部分。三大体系或各个宗派区别较大的地方,主要还是在出世间的部分了。

南传上座部即声闻乘的主要目的是涅槃,而大乘佛法(汉传和藏传)的目的是成佛。而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的“应供”旧译就是阿罗汉,新译才改成了“应供”,所以佛陀也是有涅槃的。从涅槃的角度上来谈的,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南传有时把阿罗汉等同于佛陀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南传才以涅槃为目的了,虽然南传也认同佛陀和阿罗汉有不共的地方,但并不重视这些不共的地方。而大乘佛法就非常重视这些只有佛陀才具有不共法,而想要获得这些不共法的方式就是行菩萨道,仅仅涅槃是不够的,所以大乘佛法才会如此重视菩萨道了。

虽然南传不以具有不共法的佛陀为目的,而选择涅槃为主要目的,但也有少数人在行菩萨道的,只是南传对于菩萨的称谓非常严格,不像在大乘佛法里面这样宽松和方便,只是想要成佛,就可以成为最初阶的凡夫菩萨了。而南传只承认被佛陀授记会成佛的菩萨,所以严格来说,只承认弥勒菩萨一个菩萨了。但南传也有人发愿成佛,在行菩萨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下《南传菩萨道》一书[注2]。

从判教来说,声闻乘即是藏教(不是藏传的意思),简约地说,也可以等同于现在的南传了。除了藏教以外都是大乘佛教,包括汉传和藏传。藏传的特色虽然在于秘密大乘(密宗),但其实也是有相当多的内容其实是显宗,只是因为密宗的部分太有特色,太容易被吸引,所以大家才会把目光聚焦到秘密的部分。遗憾的是,这也造成了很多流弊,导致宗喀巴大师在重整藏传佛教时才会高举戒律和显宗,这样才使得显宗逐渐被重视了起来,但比重依旧不如密宗,密宗依旧是以秘密大乘为最高的法。

当然,这里所说的最高的法,都是从世俗谛的角度出发才能成立的,因为只有世俗谛里面才有二元的、相待的和分别的关系,而在胜义谛里面只有空性的、无相的和平等的关系。而胜义谛才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只有对胜义谛有正确且全面的了解后,才能贯通在世俗里被标记为为最高的法了 —— 无论是禅宗,还是圆教,亦或是大手印和大圆满。禅宗大德圣严法师在《无法之法》一书中说,禅宗的默照可以与藏传佛教中的大手印和大圆满相应了(见图内浅红色框)。不仅禅宗的大德们说过类似的话语,藏传的諾那祖師說过”禅宗是大密宗“,可见禅密非一非异。

补充

最后必须补充下,“全体佛法”是一个特别大的标签,很容易有偏差,个人水平又非常有限,但还是忍不住想要抛砖引玉,原因在于,从全体的角度去看一下全部的佛法,非常有助于消除各种偏见和误会。曾经在一个佛学小组里面分享这个主题时,总结过自己的收获,在这里也依旧适用:了解全体佛法之前,我的误解肯定超过了1‘0000’0000个,了解全体佛法之后,虽然误解少了很多,但至少还剩下84000个,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和探究。所以,还需要劳烦各位帮忙批评、指正和补充,期待在学习的路上,携手共进。

[注1] 限于搜索技能,没有找到更多对比资料,如果有藏传大藏经和阿含经的对比结果,或藏传大藏经和南传巴利藏的对比资料,烦请补充一下。目前可以搜索到的结果:香光尼众佛学院整理的《杂阿含经解题》、《中阿含经解题》、《增一阿含经题解》以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长阿含经》”词条的统计,藏传佛教大藏经中包含的阿含经的单经总数为二十三个,约占汉译四部阿含经所含佛经总数的1%。所以藏传主要通过《俱舍论》等论典来学习部派佛教了。

[注2] http://www.nanchuanfofa.com/wp-content/uploads/2018/12/%E5%8D%97%E4%BC%A0%E8%8F%A9%E8%90%A8%E9%81%933%E5%8F%B7%E5%AD%97.pdf 南传菩萨道 (nanchuanfofa.com)

写于 March 2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