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淺說我、我執和無我
(圖片來源:繼程法師 chernart.com)
重要的哲學課題 —— 什麼是我?
什麼是我?這一直是哲學上的一個重要話題,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無一未嘗思考過這個重要問題,並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觀點和學說,如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世說新語》中的“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古希臘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印度時期的哲學思想自然也包括這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我?不過這裡有一個隱含的概念,值得討論的其實是真實的我(或說實我,真我),而不是假我,但也不能不區分兩者。
生活中的假我和實我
生活中雖然大家天天都在用“我”,也在說“我”,但是對於“什麼是我”這個話題卻少有研究和探索。即便如此,生活中也還是有很多“假我”和“真我”的概念,比如照片中的“我”是“假我”,雖然不妨礙我們用來思念或想念某人,但卻也知道照片中的某人,不是真實的人。真實的“我”必須是一個有呼吸的、有心跳的人,最好還能活蹦亂跳的。
佛學上的假我和實我
佛法上中的我,也經常分為“假我”和“實我”兩個概念,假我是一個虛假的、幻象的我。實我則是一個真實的我。和一般籠統的概念不同,佛學上實我是有一個又清晰且明確的定義,這個定義也是古印度各宗教共同奉行的一個原則了。
-
實的定義:“常”和“一”。常的意思,恆常不變,過去,現在,未來都如此,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都不會發生改變;始終保持“整體”或“單一”的不變,後面這點即是“一”的定義,不能被分割、被拆解,始終保持一個固定的樣子。
-
我的定義:“主宰”,或說“自在”。即是一個能夠主動控制、自由自在的個體。自主控制表示不需要依賴任務的條件,自由自在表示不受任何條件的約束、束縛。這聽起來和現代哲學上的“自由意志”有類似之處。
-
實我的定義:就是以上的“實”和“我”的合稱了,即一個“常”,“一”,“主宰”的個體了。而不滿足這個條件的“我”,就不是“實我”,那就可以稱之為“假我”了。建立了這個“實我”的概念後,再去看佛教經典裡面的“非我”,“無我”有關的論述就會非常非常容易了。
身體不是我 —— 身見
以佛學上來說,眾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這個身體當做(實)我了,而這也是佛學上首要破除的第一個錯誤的觀點 —— 身見。經文中經常會進一步分析,身體不是我,意識(或念頭)不是我。說身體不是我時,會進一步分析,手,腳,軀幹等都不是我,裡面的五臟六腑也不是我 —— 這點對於有現代醫學背景的人理解起來是非常容易的,無論是手和腳,還是內部的器官,都可以發生改變甚至替代,生命依舊可以延續。所以沒有一個是永恆不變的,即使是不生病,也會變大變老的,也還是有變化的。既然有變化,能變化,就不是符合“常”的概念,就不是(實)我了。
而意識不是我,也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的想法隨時都在發生改變,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一會兒想吃零食,一會兒想看電視……,這裡的想法(念頭),沒有一個會持續不變,永恆不變,不僅會變,而且變化得非常迅猛,以至於一分鐘內就可以出現幾個,乃至幾十個不同的想法。變來變去,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想法恆久不變了,再次對照“常”和“一”的定義,則很容易下結論說,意識也不是(實)我。
懂得了以上的道理即可破除部分“身見”,但是還有更深層的身見,下面繼續說明。
百法和邊見
以百法的總結來說,共有五種“不正見”,分別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其中的“身見”是最常見的誤解,也是最首要的應該被破除的觀點,除此之外,還應該繼續審查是否有其他四種不正確的見解。首先是另一個比較常見的誤解 —— “邊見”。
- 邊見:落入兩邊的見解,一邊是“常見”,另一邊是“斷見”。
- 常見:“常的一邊”,即類似於其他宗教關於“靈魂”的概念,認為“靈魂可以永生”。
- 斷見:“斷的一邊”,則是認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的錯誤觀點,科學發達了以後,只認可物質世界的人,“斷見”是普遍存在的錯誤見解了。而在以前,類似靈魂永在的“常見”是普遍存在的誤解。
- 見取見:非果計果。
- 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後兩個可以合併起來是說,無非是錯誤地理解了因果,因為因果是相對的關係,所以可以一併來說,分開來說反而不容易理解。最常見的例子依舊是“持牛戒”,“持狗戒”等 —— 某人因為有天眼,觀察到一頭牛死後昇天了,即認為只要像牛一樣生活,那麼也就可以像牛一樣,死後生天了。
這個例子在現代人來看好像很可笑,但在古印度,宗教非常發達,各種奇能異士也是非常多,他們各抒己見,再將自己的觀點慢慢發展成一個宗派,最終乃至形成了古印度時期的96種宗派,而他們的見解總結起來,也有62類之多。而這62類異見中,多數又屬於這類“非果計果,非因計因”的分類了。這96種宗派的多數到現在都消失了,少數被融入了其他的宗教,但某些見解依舊是存在的。例如提到人類的起源 —— 無論是女媧造人說,還是梵天造世說,或神造世界說等,這類說法都不符合佛教的因緣法,因此都可以算做是第五類的“邪見”了。
- 邪見:其他任何錯誤的見解。佛教的核心即是因緣法,所以可以歸納說,排除了上面專門提出來的四種錯誤的見解,其他的一切不符合佛法的見解,都歸入此類了。
按照現代分類的方法,或許可以叫做“其他邪見”。其中也有典型例子,例如拔無因果(即不承認因果律的),不承認聖賢的存在(如否定釋迦牟尼成佛,否定阿羅漢能解脫,否定他人可以成佛成阿羅漢的等等),否定通過聖道修行必得聖果,以及其他一些常見的誤解 —— 如惡取空,“梵我一如”等觀點都屬於“邪見”了。
我執 = 分別我執 + 俱生我執
-
我執:即認為有一個“實我”的存在。看懂了上面的論述,就可以破除“身見”的錯誤觀點了,但這還不是“無我”,因為還有“我執”。根據唯識學的分類來說,“我執”進一步又可以分為“分別我執”和“俱生我執”。
-
分別我執:即受到了後天的錯誤的教育而生起的關於“我”的錯誤見解 —— 如身見,邊見。這裡的錯誤教育即不符合佛法(主要指因緣法)。分別我執只會在第六識(意識)上有作用。因此通過理論上的學習,正確瞭解沒有一個“實我”後,即可破除“分別我執”了。
-
俱生我執:與身俱來的我執。只要有身體的存在,就會產生俱生我執。再深入一點,用唯識學來解釋,即是第七識(末那)自始至終都會錯誤地認為第八識(阿賴耶)為內在的我,因此產生了俱生我執。只要有我執,就是有漏,就會引發貪愛,生起煩惱,深陷輪迴。
關於理解俱生我執這點非常非常關鍵,它可以用來解釋好幾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 動物有我執嗎?
問:為何動物們沒有受過後天教育也會有我執呢?
雖然動物們不受教育不會有“分別我執”,但動物們都還會有與身俱來的“俱生我執”,因此動物們也會有貪嗔痴,會繼續造惡業和輪迴。
第二個問題:為何學佛許久也沒有證悟”無我”?
問:為何我們學佛很久,也聽懂了很多道理,卻還是無法證悟“無我”呢?或者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無我”的知見,也破除了很多錯誤的觀點,但為何依然做不到“無我”呢?
原因是,通過學習佛法上的正確知見只能破除“分別我執”,不再把身體當我,不再把想法、觀念當我,也不認為有一個“實我”存在。但是產生“俱生我執”的第七末那識,它的染汙作用卻像影子一樣始終糾纏著第六識(意識),令我們時時刻刻產生“我執”,繼而引發貪愛,生起煩惱。好比用現代心理學來說,“我執”還存在於“潛意識”裡面。
而對治這種“俱生我執”的最直接的辦法,即是運用第六意識升起“無我的勝解”,用強大的“慧心所”(智慧)來對治它,來反制它的染汙作用。這也是禪宗所推崇的覺察功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能夠時刻保持覺察,就能及時反制被第七識染汙的作用。久而久之,從量變達成質變,即可“見道”了,也就是證悟、證果了。
至少是初果須陀洹 —— 伏住第七末那識對第六意識的染汙作用,此時粗重的貪嗔痴現行也會被斷除了,但依舊會有微細的貪嗔痴,因為第七識本身的“我執”作用還在 —— 還需要繼續努力對治,直到第七識上的“俱生我執”被徹底斷除了 —— 即此時的第七識發生了根本性地轉變,不再認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內我了,不再是“我執”的狀態了,這樣才達到了真正的、徹底的“無我” —— 即證阿羅漢了。
再說“無我的勝解”雖然是最為直接的反制第七識染汙第六識的辦法,但如果對於“無我”的理解總是似懂非懂時,也沒關係,不用死磕。佛教裡面通行的各種修法,各種功課(唸佛,誦經,拜佛,拜懺,打坐等),只要運用得當。再加上對佛教和方法的信心,持續不斷地努力,最終也會達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達到伏住和斷除俱生我執的最終效果,從而證悟和達到徹底的“無我”。
總結下證果
對於認真學佛的人來說,應該要對證果有所瞭解,否則如何制定長遠的目標和短期的目標呢?又如何對照和會通經典中各種各樣的聖賢境界呢?當有人宣稱自己的“證悟”時,又如何客觀評判呢?簡略地介紹下我執和證果的關係 —— 順便一提,這樣也可以會通到南傳上座部了,因為從我執的角度來說,兩者的目標和路徑都是一致的。
- 初果,須陀洹果:
- 斷除分別我執。此分別我執僅在第六識(意識)上有。
- 伏住俱生我執在第六識(意識)上的染汙作用(現行)。
- 斷除粗重的貪嗔痴。
- 二果、三果:
- 漸伏俱生我執在第七識(末那)上的染汙作用(種子)。
- 漸伏微細的貪嗔痴。
- 四果,阿羅漢果:
- 斷除俱生我執在第七識(末那)上的染汙作用(種子)。
- 斷除一切貪嗔痴。
若以菩提道來說,大約初果可以對應初地,只是菩提道在初地還需要破除“分別法執”(所知障),以及伏住“俱生法執”在第六識(意識)上的現行;阿羅漢果則可以對應八地菩薩,伏住第七識上的俱生我執和俱生法執而不起現行,任運不起,就無需加功用行去對治了;或對應到佛果,因為只有佛果位才是徹底斷除了俱生我執和俱生法執了。
謝謝閱讀。
愚夫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