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和三观

今天是我四十一岁的第一天,想起迈入四十岁时就想写“四十不惑”,却因怕自负而拖延。沉淀一年,此刻能肯定,这不再是冲动,而是内心的笃定。时间是最好的过滤机,会自动过滤掉一时兴起,不够坚定的临时想法。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这里的不惑,主要是指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是,不惑是在大方向和本质上,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惑”了。

世界观

世界观,即是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一切人事物的合集。所以,世界观也是首要的一个观念了。

我的世界观是,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换句话说,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众多因素(因)在合适的条件下(缘)产生和存在的。这也是佛法中最重要的核心。

人生观

人生观,即是指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以我自己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在于认识真理和实践真理。一旦自己认识到了真理,就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和实践真理。这是最通用和最本质的表达。

以佛教徒来说,无疑是以佛教的真理为真理了。这不是简单的情感上的认同或依靠,而是对佛教教理的反复学习,思考和观察并验证后的理性判断。

或许有人认为上面的只是理论而已。那我们就可以再具体一点。

人生目标就是成佛。成佛后,再帮助其他众生,让他们也成佛。这个是终极目标。除了要有终极目标,还要有阶段性的目标。

以圣道门来说,阶段性的目标就是见道。以净土门来说,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往生净土。

价值观

价值观,指个人或群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正确的和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念和态度。

在确立了世界观和人生观后,价值观就容易了。因为价值观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人生观的具体方法了。通过价值判断,如何帮助我们更快、更安全地实现我们的人生观。

以佛教徒来说,这个价值的判断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再“自净其义”,从而实现最终的人生价值 —— 觉悟成佛。

不惑不等于全知

大惑是指根本上的认识,以及本质上的认识,这些都不再有困惑了。但是小惑,肯定还是有的,不仅是有,而且还有许许多多。尤其是具体的事项上。

这些小惑也都是未知领域。

比如,宇宙的起始在理论上是因缘和合。但是具体到这一期的宇宙来说,始于何时,之前是什么,这些都是未知的(小惑)。有待科学进一步探索。

比如,生病在理论上属于四大不调,但是具体的病因以及如何治疗,很多也是未知的。

只有有任何未知领域就不是全知了。所以,不惑并不等于全知。

佛教徒更容易达成不惑

话说回来,不惑也不局限于佛教徒。

只要是三观比较明确的人,都应该是不惑的。无论是佛教徒也好,还是其他宗教信徒,或者无信仰者。“四十不惑”的提出者 —— 孔子,他本人也不是佛教徒,他肯定是不惑的。

但是我想,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宗教信仰,而且对于这个宗教有比较正确和深入的认识,相对于无信仰人士来说,是更容易树立三观的,也是更加容易达到不惑的。

尤其是佛教,这种三观有利于个人,有利于社会,乃至全人类和全部的生命。那更是应该值得学习和探究了。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August 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