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小乘和大乘的“正确关系” | 声闻乘和菩萨乘的“正确关系”

声闻乘(小乘)

声闻乘,又称解脱乘,其目的在于解脱烦恼,证得涅槃。这里的涅槃指的是烦恼彻底断尽的状态。声闻乘有四果,分别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其核心理论是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核心修行方法是三十七道品。通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达到涅槃,这是声闻乘的终极目标。

声闻乘的圣者们也会弘扬佛法,度化有情,但仅限于入无余依涅槃之前。一旦进入无余依涅槃,便不再度人。(舍利的教化作用暂且不谈。)

在声闻乘看来,佛也是阿罗汉,同样证得涅槃(有余依涅槃)。声闻乘所证的涅槃与佛的涅槃并无区别。尽管阿罗汉与佛有所不同——佛具备十力和十八不共法,而阿罗汉没有;佛是自觉的,阿罗汉则需要听闻佛法——但两者的涅槃都是烦恼断尽,是相同的。

因此,声闻乘的修行者大多以证涅槃为目标,而非成佛。虽然南传佛教中也有少数人行菩萨道,希望成佛,但这样的人极为罕见。可参考《南传菩萨道》一书及我的文章: 《南传也有菩萨道、《南传菩萨道》阅读笔记、南北传菩萨道的简略对比》

菩萨道(大乘)

菩萨道,简而言之,就是以成佛为目标。菩萨道的学人皆以成佛为终极追求。若不以成佛为目标,便不算是行菩萨道。

那么,如何成佛呢?从最基本、最共性的角度来说,就是确立目标和方法。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誓愿成佛,即将“成佛”确立为目标。汉传佛教常用四弘誓愿来说明: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而成佛的主要方法则是六度,也称六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略作比较

如果将解脱道比作百米冲刺,那么菩萨道至少是一场马拉松。

菩萨道为了成佛,需要积累极其庞大的福德资粮。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并非每个人都能直接参与,通常需要提前训练和准备,途中还需补给。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一次马拉松。

而百米冲刺则不同,只要身体健康,任何人都能跑完百米。即使跑不完,慢跑或步行亦可。

从经典来看,从听闻佛法到证阿罗汉,最快需三生,最慢则需六十劫。这两者的差距,比奥运会百米冠军与蚂蚁爬行的差距还要大。

更详细的比较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试比较南传上座部与大乘佛教》

声闻乘和菩萨乘的关系如何?

相互指责

第一种关系是相互指责。大乘人批评小乘人是焦芽败种、自了汉、低种姓……小乘也不甘示弱,回应称大乘非佛说,只有小乘才是原始佛教,才是佛说。

现代考古和研究表明,大乘佛教的佛经的确充满了神化故事和神秘色彩,有许多不寻常之处。我之前也专门写过文章进行说明: 《大乘是佛说,但也应知佛经结集的一些事情》

这种相互指责的态度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观念(也不会是佛陀的本意)。现代文明社会提倡宗教平等、相互理解与尊重。如果不同宗教之间都应包容与尊重,更何况佛教内部呢?

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第二种关系是应提倡和鼓励的,即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尤其重要的是找到共同点,才能携手并进,共创佛教的未来。

那么,共同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声闻乘作为菩萨道的基础,以断烦恼为共同目标。声闻乘以断除自身烦恼为目标,而菩萨乘则在断除自身烦恼后,进一步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同证涅槃。

事实上,菩萨道并非不需要学习声闻乘的理论和方法。以《华严经》为例,菩萨们在四地、五地、六地时,分别需要学习和修行三十七道品、四圣谛、十二因缘等。如下表所示:

证悟和主要修行
初地 欢喜地 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
二地 离垢地 四摄中爱语偏多;
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
三地 发光地 四摄中利行偏多;
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
四地 焰慧地 修行三十七道品;
四摄中同事偏多;
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
五地 难胜地 四圣谛
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
六地 现前地 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十二因缘;
般若波罗蜜(空性);
十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偏多
七地 远行地 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
八地 不动地 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增上
九地 善慧地 四无碍智
十波罗蜜中,力波罗蜜最胜
十地 法云地 十波罗蜜中,智波罗蜜最为增上

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我的文章: 《总结下《华严经》中的十地菩萨、菩萨阶位有不同的标准》

其次,而我在提倡和鼓励大家共读阿含活动,也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引用了很多经文,用来说明,声闻乘其实是大乘的必修课,并不是可以跳过去。请参考: 共读经典《杂阿含经》,乃至《四阿含》

小结

声闻乘和菩萨乘不应相互指责,而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两者的共同点是断烦恼、证涅槃。声闻乘着重于自身解脱,菩萨乘则着重于自身与众生的解脱,而解脱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共同的,即四圣谛、十二因缘和三十七道品。

因此,以声闻乘作为菩萨道的基础,是最安全、最稳妥,也最符合现代社会佛教观的路径。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February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