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小乘和大乘的“正確關係” | 聲聞乘和菩薩乘的“正確關係”

聲聞乘(小乘)

聲聞乘,又稱解脫乘,其目的在於解脫煩惱,證得涅槃。這裡的涅槃指的是煩惱徹底斷盡的狀態。聲聞乘有四果,分別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

其核心理論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核心修行方法是三十七道品。通過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達到涅槃,這是聲聞乘的終極目標。

聲聞乘的聖者們也會弘揚佛法,度化有情,但僅限於入無餘依涅槃之前。一旦進入無餘依涅槃,便不再度人。(舍利的教化作用暫且不談。)

在聲聞乘看來,佛也是阿羅漢,同樣證得涅槃(有餘依涅槃)。聲聞乘所證的涅槃與佛的涅槃並無區別。儘管阿羅漢與佛有所不同——佛具備十力和十八不共法,而阿羅漢沒有;佛是自覺的,阿羅漢則需要聽聞佛法——但兩者的涅槃都是煩惱斷盡,是相同的。

因此,聲聞乘的修行者大多以證涅槃為目標,而非成佛。雖然南傳佛教中也有少數人行菩薩道,希望成佛,但這樣的人極為罕見。可參考《南傳菩薩道》一書及我的文章: 《南傳也有菩薩道、《南傳菩薩道》閱讀筆記、南北傳菩薩道的簡略對比》

菩薩道(大乘)

菩薩道,簡而言之,就是以成佛為目標。菩薩道的學人皆以成佛為終極追求。若不以成佛為目標,便不算是行菩薩道。

那麼,如何成佛呢?從最基本、最共性的角度來說,就是確立目標和方法。成佛首先要發菩提心,誓願成佛,即將“成佛”確立為目標。漢傳佛教常用四弘誓願來說明: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而成佛的主要方法則是六度,也稱六波羅蜜,分別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略作比較

如果將解脫道比作百米衝刺,那麼菩薩道至少是一場馬拉松。

菩薩道為了成佛,需要積累極其龐大的福德資糧。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並非每個人都能直接參與,通常需要提前訓練和準備,途中還需補給。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完成一次馬拉松。

而百米衝刺則不同,只要身體健康,任何人都能跑完百米。即使跑不完,慢跑或步行亦可。

從經典來看,從聽聞佛法到證阿羅漢,最快需三生,最慢則需六十劫。這兩者的差距,比奧運會百米冠軍與螞蟻爬行的差距還要大。

更詳細的比較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試比較南傳上座部與大乘佛教》

聲聞乘和菩薩乘的關係如何?

相互指責

第一種關係是相互指責。大乘人批評小乘人是焦芽敗種、自了漢、低種姓……小乘也不甘示弱,回應稱大乘非佛說,只有小乘才是原始佛教,才是佛說。

現代考古和研究表明,大乘佛教的佛經的確充滿了神化故事和神秘色彩,有許多不尋常之處。我之前也專門寫過文章進行說明: 《大乘是佛說,但也應知佛經結集的一些事情》

這種相互指責的態度顯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觀念(也不會是佛陀的本意)。現代文明社會提倡宗教平等、相互理解與尊重。如果不同宗教之間都應包容與尊重,更何況佛教內部呢?

求同存異,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第二種關係是應提倡和鼓勵的,即求同存異、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尤其重要的是找到共同點,才能攜手並進,共創佛教的未來。

那麼,共同點是什麼呢?那就是以聲聞乘作為菩薩道的基礎,以斷煩惱為共同目標。聲聞乘以斷除自身煩惱為目標,而菩薩乘則在斷除自身煩惱後,進一步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同證涅槃。

事實上,菩薩道並非不需要學習聲聞乘的理論和方法。以《華嚴經》為例,菩薩們在四地、五地、六地時,分別需要學習和修行三十七道品、四聖諦、十二因緣等。如下表所示:

證悟和主要修行
初地 歡喜地 十波羅蜜中,檀波羅蜜增上
二地 離垢地 四攝中愛語偏多;
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
三地 發光地 四攝中利行偏多;
十波羅蜜中,忍波羅蜜偏多
四地 焰慧地 修行三十七道品;
四攝中同事偏多;
十波羅蜜中,精進偏多
五地 難勝地 四聖諦
十波羅蜜中,禪波羅蜜偏多
六地 現前地 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十二因緣;
般若波羅蜜(空性);
十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偏多
七地 遠行地 十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偏多
八地 不動地 十波羅蜜中,願波羅蜜增上
九地 善慧地 四無礙智
十波羅蜜中,力波羅蜜最勝
十地 法雲地 十波羅蜜中,智波羅蜜最為增上

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考我的文章: 《總結下《華嚴經》中的十地菩薩、菩薩階位有不同的標準》

其次,而我在提倡和鼓勵大家共讀阿含活動,也從《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引用了很多經文,用來說明,聲聞乘其實是大乘的必修課,並不是可以跳過去。請參考: 共讀經典《雜阿含經》,乃至《四阿含》

小結

聲聞乘和菩薩乘不應相互指責,而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兩者的共同點是斷煩惱、證涅槃。聲聞乘著重於自身解脫,菩薩乘則著重於自身與眾生的解脫,而解脫的理論和方法也是共同的,即四聖諦、十二因緣和三十七道品。

因此,以聲聞乘作為菩薩道的基礎,是最安全、最穩妥,也最符合現代社會佛教觀的路徑。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February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