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推荐阅读:释迦族被灭的近因
推荐理由
佛教里面,释迦族被琉璃王所灭的故事[1]广为流传。而故事的解读往往有这样几个角度:(一)说明业力的强大,即使是有佛陀亲自本人的三次阻拦也未能阻止释迦族被灭的结局;(二)是说明神通不敌业力,因为在被灭的过程中,大目犍连尊者用神通来救护部分人却徒劳无功,无人幸免。(三)因果报应,前世因是释迦族在很久很久以前造了杀鱼的恶业,导致今生的释迦族因此受报而被灭族。在所有的这些解读角度里面,唯独缺乏一个历史故事的视角(四),这正是本次推荐的原因。正因为这个故事出自佛经,并且佛陀亲自开示了前世的因 —— 杀鱼的恶业,才让我们得以知道这个前世因。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当遇到一个社会事件时,甚至遭遇战争时,则几乎没人能够说出准确的前世因了。这个时候,第四个历史故事的视角就尤为重要了。即使是有过去的“远因”,而如果没有“近因”去引发“果报”的发生,那么这个“果报”就可能被延期,甚至不会发生。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时,关注当下,活在当下更为重要,保持正见,正念,避免引发“恶果”发生的近因,则完全可能避免“果报”,甚至转变“果报”的发生了。
原文
作者:Huiyi Lin
释迦族是憍萨罗国的附属国,但他们不仅是刹帝利种姓且代代内婚,血统非常纯,在当时也是公认的高贵血统。而憍萨罗国王波斯匿王虽然是刹帝利种姓,却是血统不纯的刹帝利,所以波斯匿王想娶个具有高贵血统的释迦族女子(可能也有收服释迦族民心的考量),就向释迦族求婚,但释迦族看不起波斯匿王的血统,首领摩诃男就把一个婢女假装成自己的女儿嫁给波斯匿王,就是后来的末利夫人。以波斯匿王的情报系统理应不会不知道末利夫人的身份,但他似乎不在意,仍然非常宠爱末利夫人,毕竟末利夫人是个很有智慧的女性。他们生了一个儿子毘琉璃,毘琉璃八岁时,波斯匿王要他去外公家学射术,因为释迦族全族都是刹帝利(武士),武力强大。毘琉璃原本高高兴兴去外公家,但释迦族看不起这个婢女生的孩子,没给他好脸色,且惹毛释迦族的是,当时释迦族刚盖了一座华丽的大会堂,中座准备留给德高望重的人坐第一次(启用典礼),结果毘琉璃跑去试坐了中座,让释迦族超不爽给轰了出去。轰人的方式很多种,有时候也未必使人生气,但释迦族边轰边骂他是杂种,这让毘琉璃感觉倍受侮辱,发誓以后登上王位一定要报此仇。
过没几年,毘琉璃被身边的佞臣煽动,要他干掉老爸波斯匿就不用等那么久才能当国王,毘琉璃听信了,就趁波斯匿王出访佛陀时直接篡位,并逼死还在路上的波斯匿王。篡位后的毘琉璃王不久即兴兵攻打释迦族,这中间佛陀曾经劝阻过(大家都知道,此处省略)。毘琉璃王的兵众即将到达释迦族城门前,释迦族的神射手已经遥射不伤人的警告箭,让毘琉璃王惊吓这射技太强,后来又往前进逼时,一个释迦族小男孩在无大人允许下自己出来应战,这小男孩非常勇勐,杀了好几个敌兵,吓到毘琉璃王找洞躲起来。接下来,如果释迦族的大人不出来阻止,也许能暂时躲过一劫,但释迦族的大人们喝斥这小男孩不该杀生,让这小男孩悻悻然离去。接着,大人们忙着讨论到底要不要开城门应战,正当大家都在考虑不杀生戒时,魔波旬化成人形告诉释迦族:开门吧!于是门被打开了,毘琉璃王发现机会来了,就发动象军冲进城内踩死许多释迦族,这时首领摩诃男,也就是毘琉璃王的外公,就动之以亲情,说他愿意沉入水底,在他浮出水面之前这段时间让族人逃出去。毘琉璃王答应了,但摩诃男沉入水底后迟迟没浮出来,毘琉璃王等了一段时间不耐烦,就叫人去看看,原来摩诃男故意把头发绑在水下的树根。接着毘琉璃王就展开烧杀掳掠,然后怀着多年宿怨终于得以报仇雪恨的心情回国。
毘琉璃王回舍卫城时,听见城中有歌舞声,就问是谁在歌舞作乐?旁人报说是祇陀王子(毘琉璃王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卖园林给给孤独长者的那个人),毘琉璃王一听很不爽,就跑去问祇陀王子为何不跟自己去攻打释迦族,祇陀太子就弱弱地回答:因为我不敢杀生啊!结果这个回答让毘琉璃王超火大,一剑砍了祈陀太子。
故事还没结束,毘琉璃王战胜后高兴得天天庆祝,第七天带着众兵将和婇女们到舍卫城不远处的阿恃多伐底河(印度五大河之一)的河边开party,不料突然洪水暴涨,这群人全被淹死。(这大概是现世报吧……)
别以为故事到此结束,后面还有呢~~
毘琉璃王死后,朝中大乱,让多年的死对头摩竭陀国看到机会,摩竭陀国此时的掌政者就是那个着名的「未生怨」故事主角阿阇世王。阿阇世王跟毘琉璃王是表兄弟(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是波斯匿王的妹妹)。阿阇世王也不是吃素的,早有称霸印度的野心,就趁憍萨罗国一片混乱时出兵攻下憍萨罗国及其辖下的附属国,此后摩竭陀国就成了印度势力和领土最大的一个国家,但阿阇世王依然不满足,对恆河对岸那个久攻不下的小国跋祇非常看不顺眼,跋祇国的离车族跟释迦族一样全族都是刹帝利,非常骁勇善战,这让阿阇世王很头大,后来大臣建议阿阇世王在面对跋祇的恆河岸边盖一个军事要塞,双方对峙八年后,阿阇世王才拿下跋祇。话说,这个军事要塞原本是个小村庄,叫巴连弗邑,没想到因为地处恆河与其他两条支流的交会口,交通运输便利,加上军事要塞建立后带来人口和商业贸易,逐渐成为繁华大城,于是在阿阇世王的孙子时代,就把首都从王舍城迁到了巴连弗邑,后来到了阿育王的祖父月护王的年代,巴连弗邑成了全印度最大、最繁华的都市。
故事到此结束。不过,这里要回来说一下跋祇,跋祇的离车族和释迦族都实施民主式政治,这是一种古老的印度政治制度,称为gana-sanghas,我们熟悉的「僧伽」(和合众)一词就是来自这个名词的sangha,其意为管理,而gana的意思是平等。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每个成年男子都有投票权,他们会定期举行会议讨论行政事务及军事,也以选举方式选出国王和大臣(特别是军事要员和财务官)。
当阿阇世王一直想攻下跋祇而无法如愿时,曾经派人去询问佛陀有什么意见?佛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赞叹跋祇一国上下都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佛陀说跋祇国人
数相集会,讲议正事。
君臣和顺,上下相敬。
奉法晓忌,不违礼度。
孝事父母,敬顺师长。
恭于宗庙,致敬鬼神。
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
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惓。
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
(关于跋祇国的美德,原文请见 《长阿含经》卷二(二)第一分游行经第二初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01_002 )
对以上故事、人名、地名,有兴趣进一步认识的话,可以请领、购买《好读杂阿含》系列,或免费阅读线上版。
原文地址:https://www.facebook.com/huiyi.lin.140/posts/pfbid0HbBchjv5Dn5rnrUVVQQY7GeYarH9Q3ED6YropiJh8VM42V48AvRv5K55kbNzenyWl
《好读杂阿含》电子版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heavenchou/Samyukta-Agama_CBS
在线阅读:https://buddhaspace.org/agama/
(图片来源:继程法师 cher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