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理解空、有是打开大乘佛学的金钥匙(我对空性的理解)

生活中的实有和假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很多的“有”,比如这里有个苹果,你拿去吃吧,这个电影里面有个怪物但很可爱呢。这样的“有”,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同时我们也知道这里的“有”是不一样的,可以区分为:实有和假有。例如桌子上的苹果是“实有”的,所以可以拿去吃,但是照片、视频、电影里面的美食却是假的,是“假有”,因为我们不能直接拿出来吃。虽然我们平常都没有去做这样的区分,但对这样的“实有”和“假有”非常清楚,不会混淆,不会有人真的画饼充饥。

佛学上的实有和假有

同样地,佛学上的“有”也是区分的,而且因为这是哲学上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佛学对此也额外地重视,甚至很多的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谈论这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它们搞清楚。佛学上的“有”,也可以区分为:“实有”和“假有”,并且有严格的学术定义。

实有的定义是:常、一[注1]。“常”是指一切时间(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地方(三界九地),一切条件(冷、热等)下始终不发生变化,不被改变。“一”是指,整体单一,不能被分解,分割,分开。且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这个定义是非常苛刻的,根据这个定义来观察和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不难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即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实有”的。根据该结论还可以否定掉很多有神论、灵魂说等,限于篇幅,暂不展开了。

为何万事万物都不是“实有”的呢?它们要么不满足一切时间这点,只存在一段时间,或长或短都已消失(大到恐龙,小到微生物),或早或晚都将消失(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要么可以被分解分离分开,现代物理学上的裂变聚变甚至可以改变原子了,这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都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以前古人认为日月星辰也是永恒的,现代物理学上告诉我们,一切星球都是有生住异灭的,太阳也如此,很久很久之后的某一天,燃料耗尽,然后会变成红巨星,吞噬周围的行星,包括地球,最后甚至变成黑洞……今人相对古人,其实更容易认识到这一点。

由此可见,实有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佛学上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即是因在一定缘的条件下,才会和合出现。例如一颗种子,埋在土壤里面,又有空气、水和阳光,则会发芽成长变成一棵树,继续长大,开花和结果。这需要因(种子)和缘(土壤、空气、水、阳光)和合才行,当某项条件发生变化甚至缺少时,这棵树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正如这棵树一样需要因和缘才能生长一样,万事万物都有这样的因和缘,这就是佛学的因缘观。因缘和合的产生的过程也叫缘生。事物所依赖的各种条件(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事物最终都会完成生住异灭的周期,这个事物的因缘有,也只是这个周期的存续而已了,所以也称之为“暂时有”。很显然,这棵树是不符合前面定义的“实有”的概念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实有“一棵树,如果说这棵树是实有的话,那么这棵树就应该一直一个样子,以前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也不会长大,不会开花,不会结果,因为不能发生变化,就一直是一个样子,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都是一个样子,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实有“的树当然不存在。不仅现在不存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也不存在,未来也不会存在这样的树。就像我们永远造不出来永动机一样。

佛学上的空性和缘起性空

所以佛学上就进一步观察、分析和总结,既然一切事物都不满足“实有”的定义,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只是“假有”、“暂时有”,那么这样“假有”、“暂时有”会有什么”实有“的特性吗?答案非常明显,如果连事物本身的存续都只是暂时存在的,那么它的特性都会随着事物的消失而消失了。当水还是水的时候,我们可以饮用,还可以说水的特性是可以清洁,滋润生命,但当水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时候,水的特性又是什么呢?特性怎么可能脱离存在而单独”实有“呢?这里的”实有“依旧要符合常、一的定义。所以它的特性也是假有的,暂时有的,因此就得出了佛学上的“空性”了。即一切事物都不存在“实有“的特性了,换成肯定的表达即空性。

也许有人会问,那本性呢?其实本性也是一样的,本性就是通常说的本质、本体、自性。那水的本质是什么?化学上说是水分子,H2O,只要还是水,无论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它们都还是水分子H2O。但是,这种本质就能满足前面的“实有”的定义而存在”实有“的本质吗?答案也非常明显,因为水可以被分解成为氢气H2和氧气O2,这时水就消失了,水的本质H2O也就消失了,因此说,水的本质无法脱离水分子,当水的本身都是假有暂时有,它的本质水分子自然也是假有暂时有的了。再把本质换成本性,即本性是假有的,还是佛学上的空性。再说一次依旧成立,即一切事物也不存在“实有”的本性,即是空性。

全部综合起来,根据实有的定义:常、一。一切事物因为都不满足这个定义所以都是假有的,因缘有,暂时有。一切事物也都没有“实有”的特性和本性。因此佛学上就说,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一切有为法都是空性的。又因为中原文化喜好简单,最后简约成了单字“空”,”万法皆空“。再综合因缘有,自性空,即是佛学上的“缘起性空”。因为历史原因,早期佛学经典多用道家的“无”来解释,所以无也等于空了。

emptiness

需要补充下的是,这里的“空”不是经验上的”空“,不要误解成“空”杯子的空,因为空杯子的空,也是暂时的,当杯子里面倒满水的时候,杯子就不空了,所以就不是佛学上的”空性“了。佛学上的这个”空性“是超越我们的日常经验的,没法直接描述,更没法简单描述。经典上用得最多的还是比喻,而最恰当的比喻即是”虚空“,这个虚空类似空间的概念,所以不是具体的事物,且能不被一切事物所影响,比如说这个杯子占据的三维空间,无论杯子是装满的,还是空的,是在还是不在,杯子所占据的三维空间始终不变,这个”虚空“的比喻是最接近”空性“原意的。

经典里面为了更好地帮助大众理解这类假有的事物,经典里面经常用梦幻来比喻它们的虚幻性。又因为在无限长的时间里,事物存在的本身都是很短暂的,所以就用闪电来比喻瞬间性,暂时性。因为事物的存在必须依赖非常多的条件(缘),而这些条件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所以事物的存在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就用气泡来比喻脆弱性。

空性的别名和衍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空性时,空性就有了很多的别名。

  • 当强调正确理解空性所需要的智慧时,就说是“般若波罗蜜”。
  • 当强调的这是成佛的根本依据时,就说是“佛性”,所以人人都能成佛。
  • 当强调成佛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时,就说是”何其自性“中的自性。
  • 当强调心的作用时,就说是心性。
  • 当要破除对有为法、因缘法的执着时,就说是无为。
  • 当要破除对“我”的执着时,就说是无我。 这类别名还有很多,例如第一义谛,胜义谛等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

基于对实有和空性等概念的正确理解,很多类似概念也就很容易推导了。如:

  • 一切假有的事物具有的相貌也是假有的,所以说无相,空相。
  • 一切假有的事物并没有被”实有“的产生、出生,所以说无生、不生、非生。
  • 既然没有“实有”的事物被生出来,自然也就没有”实有“的灭,所以说无灭、不灭、非灭。
  • 又这样的空性因为不是“假有”般的存在,所有不能增,不能减,不能说是净,也不能说是垢。 这些合起来就是《心经》上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

警惕“恶取空”

空性不仅是佛学上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恐怕也是被误解得最深的概念了。即使是没有了解过佛学的人也会说:”四大皆空“,然后就认为佛学是消极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没有了,一切意义也就不存在了,甚至堕入了虚无主义和不计后果的及时享乐主义。这种误解在佛学上称之为”恶取空“,“断灭见”,意思是执着这个空性了,把这个空性认为是“实有”的空,并且抓住不放。这种误解是非常危险的,“宁执我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空性的话,不如先在有的层面好好学习就行了,等到时机成熟了,自然就能正确理解了。

空有不二

佛学上的空性,并不是有一个独立的“实空”,更不是说在一切假有事物所具有假有特性之外,又增加了一个空性。这个空性和一切假有事物是一种不即不离,非一非异的关系。这个空性并不能脱离假有的事物而单独存在。如果没有假有的事物,我们也就没有办法了解和认识这个空性了。同时这个空性也不会破坏和障碍一切事物的假有,正是因为空性的缘故,一切假有的事物才能得以生生不息,流转不停。为了综合叙述这个道理,就有了佛学上的“空有不二”的理念,即《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二元对立了,高和低,大和小,多和少,“有”和“空”,所以空有不二的道理并不容易理解。笔者还想额外提供一个参考,即天台的空假中三观:空观,假观和中观。并且有次第:从假入空观,从空粗假观,离空离假入中观。这样的顺序可以预防堕入“恶取空”的误区。

后记

佛学上的理解通常有很多种,而且都可以说是正确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就会有不同的解释。不同层次,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本文的理解仅仅提供了一种参考的思路吧,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和补充。

祝大家平安、健康、自在。

[注1]

实有即常、一的定义是根据是:《成唯识论》和 林国良老师的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lingshh.com)

“實我、實法之併稱。有常、一、主、宰等義之實在我體,稱為實我;有固定不變實體之存在,稱為實法。” 佛光大辞典。

写于 April 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