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转凡成圣 - 行者路上最重要的指南针和里程碑

上接前文

前文《浅谈对全体佛学的略解》中简单介绍了全体佛学乃至全体佛教的知识体系、系统架构。从一纵一横的角度分别来看,一纵,即是佛教史,一横,即是天台判教,这里的判教也可以换成其他判教体系,如华严等。从一纵佛教史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的发展脉络,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再到大乘和秘密大乘。从一横角度则可以看到整个的佛学的知识层次,体系架构,了解人、天、声闻、缘觉和菩萨乘,甚至对于菩萨乘里面又可以再细分为通教(空宗),别教(中观)和圆教(一真法界)等。最后再合纵连横,联合起来看,就能一窥全体佛教的样貌了。

尤其是笔者身在美国,而美国佛教的发展相对而言非常均衡,南传,汉传和藏传三大体系都在美国蓬勃发展,而且很平衡,各自都在开花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缘促使笔者想要一窥全体佛教的样貌了。了解之后的好处当然也不限于身在美国的佛学爱好者,其实对于一切佛学的爱好者都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

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了解之后,自然就想要寻找一个比较符合自身需求的学派、宗派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了。这其实是一个特别漫长,但却必不可少的过程。听一位年轻的出家法师介绍自己的经历时说,即使是她这样的出家专业学佛人士,依旧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最终才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入手处,或相应的法门。连出家法师都是如此,何况我等业余之人呢?所以这个过程还是很需要耐心的,切忌急于求成。选择一个法门之前,也可以通过先对各个宗派有个大概的了解,这里可以推荐下《佛教各宗大义》吴信如著,或其他类似性质的书籍。

无论选择哪一个法门入手,最终的归宿都应该是一样的。假如归宿不一样,那就不是佛教了,而是其他宗教了,甚至是佛教里面经常提及的“外道” —— 心外求法。

无论您最终选择的是南传还是北传(汉传和藏传),对于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都要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这样避免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被误导,被欺骗:是指被很多附佛外道,不如法、不正规、充满争议的宗教团体所迷惑,所欺骗,这样不仅仅是偏离了正道,甚至会误入歧途,害人害己。所以禅宗有句话提醒到:“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自以为是,以凡滥圣,未得谓得:排除一些明显为了名誉和利益而故意误导大众的以外,还有一类,虽然本身并无恶心,但是真的是不清楚自己的水平,就以为自己得道了、证果了、成就了。然后再有利益大众的想法,结果以讹传讹,误人误己。禅宗的“野狐禅”,就是最典型的公案了。

因此树立正见,了解终极目标和重要过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终极目标

如果是南传上座部,目标就是涅槃,就是证阿罗汉。 如果是汉传和藏传,目标就是成就佛果,即成佛。

南传的贤友对于目标和过程非常重视,尤其是南传的大德们不断有证果的案例出现,更是鼓舞和激励人心,令人敢于直接奔向了涅槃这个最终目标,可以参考笔者的《一位汉传佛教爱好者的《阿姜曼正传》读后感》一文。

顺便一提:按照《法华经》的观点,虽然声闻乘的涅槃都只是个中转站 —— 一个供大众临时休息,然后继续上路的化城。但笔者还是想要兼顾下南传的部分,即使笔者本身的背景是以汉传为主的。

而大乘成佛的终极目标则因为非常长远,经典上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甚至有说百阿僧祇劫,给人感觉遥不可及,导致大家不太重视目标,不想要去了解它的过程,甚至中间重要的阶段也都不去学习。这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和可惜的了。虽然最终成佛的目标确实是非常长远,但是里面的重要的阶段确是可以努力达成的目标的,类似南传有很多大德可以亲证阿罗汉果一样,北传的大德们也一直有获得此阶段成果的,延续传承。

最重要的阶段目标,没有之一

有的宗派如禅宗会非常强调这个目标,直面这个目标,不绕任何的弯子。有的宗派则会隐晦地谈及,有的宗派会故意回避,甚至有人问起来时,祖师会严厉批评甚至是“阻扰”,如净土。其实这些祖师只是担心学人浪费时间,不好好练习方法(如念佛)而已。只要方法用得好,不用从理论上获得,直接就能够体会到,所以说这些祖师真的是良苦用心啊。禅宗也说是“老婆心切” —— 像老婆婆疼孙子一样爱护和叮嘱。

以前和现代的情况又有不同,以前和古代的文盲率95%以上,现在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都非常高了,全国高等教育(即高中以上)毛入学率57.8% [注1],累积而言,高等教育要超过70-80%了。尤其是现在还是信息爆炸时期,互联网上什么知识都可以轻松获取到,以前想要阅读《大藏经》那门槛是相当高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现在好了,一个网页随时随地就能查看。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知识,如果不做梳理就会一盘散沙,难以消化,不仅连一个成体系的知识架构都无法形成,何谈指导和参照进行对照修行呢?因此理论学习和知识梳理对于现代的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但不是唯一的,兼顾下其他条件和因缘下的特殊情况,如还是有不识字的人,不能上网的人等。

转凡成圣

这个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就是转凡成圣。从声闻乘来说,就是初果以上。从大乘来说,就是初地以上。声闻的初果至少证我空,生空,无我。大乘的菩萨初地则同时证我空和法空才行。笔者整理了一个图表如下。

声闻乘的四果,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初果。根据《大智度论》上说初果需要断三结(身見、戒取、疑),根据《天台宗》的观点则要断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两者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分类方式不同,佛学上的开合不同。

北传52个阶位的菩萨乘是最流行的版本,其他版本还有41、51、57位之说,但是52位的版本是最常见的版本了,出自《璎珞经》。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初地,需要证我空和法空。

bodhisattva-levels

初地也是最普遍的说法,也有不同的说法说是初住,如天台圆教。为何会有不同的标准呢,这就好比同样是汉语,中国的汉语标准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标准自然是不一样的,外国在大学里面的汉语水平可能类似于中国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反过来,中国在英语四级水平也不会超过美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标准是依据不同的背景而设立的。但无论标准如何设立,能否用另一种语言来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则是更加实际的了。初地或初住也是如此,只是标准不同,但实际的内容却是比较一致的,即证我空和法空。

见地和功夫缺一不可 —— 即解行并重

禅宗的流弊之一就是因为把见地和功夫混为一谈,不做严格区分,就容易导致误解,令人以为禅宗的人只是喜欢玩文字游戏而已,或只是口头禅。见地是理论、观念,虽然见地无比重要,犹如指南针,北极星,但只有见地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功夫,才能不随境转,不被烦恼转,才能时时做主,解脱生死。

这里先简略地提一下见地,以后有机会再另写文章来展开说明。见地,即是了解空性,包括我空和法空,简称空。在不同的学派,宗派里面也会经常使用不同的概念和名词,他们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而已。比如:

般若、实相、胜义谛、了义、究竟、第一义谛……

佛性、自性、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开悟……

真如、无我、涅槃、如来藏、一真法界、心性、寂静、禅……

无我、无为、无生、无生法忍……

法性、法身、佛、如来……

等等,当然这里只是非常简略地说,严格区分的话,它们还是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代表不同的含义。

烦恼是检验的不二选择

只有见地但是没有功夫或功夫不够时,烦恼还会常常发生,甚至会通过语言(口业)和行为(身业)爆发出来,因为烦恼而产生的语言往往最伤害人,轻则嘲讽、争执、吵闹,重则粗口、恶骂、诅咒。由于烦恼而产生的身体行为也是损人损己,轻则破坏物品、偷窃、男女关系混乱、打架,重则杀人、报复社会、伤害无辜甚至发动战争。

所以检视自我一个最好的手段就是觉察自己的烦恼,从粗到细,当口业和身业的现行慢慢被调伏以后,再从表由内觉察,观察自己是否还有不如法的想法和念头(意业)产生,产生之后的多久可以觉察并调伏。

从多到少,慢慢降低口业、身业和意业三种烦恼起现行的频率,直至完全调伏,完全不起现行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不用用心故意觉察,烦恼也不会再升起了,这样才算是了。即禅宗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不仅南传重视打坐,其实大乘也同样重视打坐的。但大乘打坐目的并不完全只是练习禅定,即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是共外道的,其他宗教也有。而大乘打坐、禅修,尤其是禅宗,目的是练习方法,练习觉察和调伏的能力,并希望这种能力能够延续到下坐以后,离开蒲团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依旧能够保证这种觉照。换句话说,不打坐时还能保持这种觉照才是更重要。这就是为何翻遍了禅宗至宝的《六祖坛经》,也找不到打坐的具体指导了。因为六祖本人有了见地以后,立即知行合一,不起任何烦恼了,自然就不需要像我们普罗大众一样,逐渐地调伏烦恼,从粗到细,由表及里,即渐修。

常见的误区

一切佛学可以分为两类:智慧和神学。

上面的讨论都是围绕智慧而展开的,这也是笔者想要关注和提倡的部分。对于神学的部分没有提及,神学部分虽然非常有趣,不仅有各种神通,还有很多传奇故事。相信不少人也看过很多遍电视剧《西游记》了。这说明神学的部分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帮助佛学进行传播,但在学习上来说,这些既不算是重点,也不算是核心。了解下这些也无妨,毕竟也是佛学的一部分,可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接引的方便。但要切记,它们都不是佛学的核心。

常见的误解便是把某种神通、某种异能当成是证果了。不可否认,很多大德和大成就者的确也展示过一些神异,但却不等于将两者轻易划上等号。换句话说,很有禅定功夫的人,是很容易就开发出来这些能力,但是有这些能力的却不一定是证果的人,唯一可靠可信就是智慧,先用智慧觉察和调伏自己的烦恼,然后再不令他人起烦恼,进一步再帮助他人深入学习,自利利人,只觉觉他。

最后感谢阅读,祝您健康平安、自由自在。

参考: [1]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_百度百科 (baidu.c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7%AD%89%E6%95%99%E8%82%B2%E6%AF%9B%E5%85%A5%E5%AD%A6%E7%8E%87/2488634

写于 March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