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凡成聖 - 行者路上最重要的指南針和裏程碑

上接前文

前文《淺談對全體佛學的略解》中簡單介紹了全體佛學乃至全體佛教的知識體係、係統架構。從一縱一橫的角度分別來看,一縱,即是佛教史,一橫,即是天臺判教,這裏的判教也可以換成其他判教體係,如華嚴等。從一縱佛教史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的發展脈絡,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再到大乘和秘密大乘。從一橫角度則可以看到整個的佛學的知識層次,體係架構,了解人、天、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甚至對於菩薩乘裡面又可以再細分為通教(空宗),別教(中觀)和圓教(一真法界)等。最後再合縱連橫,聯合起來看,就能一窺全體佛教的樣貌了。

尤其是筆者身在美國,而美國佛教的發展相對而言非常均衡,南傳,漢傳和藏傳三大體係都在美國蓬勃發展,而且很平衡,各自都在開花結果。也正是因為這個因緣促使筆者想要一窺全體佛教的樣貌了。了解之後的好處當然也不限於身在美國的佛學愛好者,其實對於一切佛學的愛好者都是可以借鑒和參考的。

有了一個全面的、係統性的了解之後,自然就想要尋找一個比較符合自身需求的學派、宗派繼續深入學習和實踐了。這其實是一個特別漫長,但卻必不可少的過程。聽一位年輕的出家法師介紹自己的經曆時說,即使是她這樣的出家專業學佛人士,依舊花費了將近10年的時間,最終才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嚮和入手處,或相應的法門。連出家法師都是如此,何況我等業餘之人呢?所以這個過程還是很需要耐心的,切忌急於求成。選擇一個法門之前,也可以通過先對各個宗派有個大概的了解,這裏可以推薦下《佛教各宗大義》吳信如著,或其他類似性質的書籍。

無論選擇哪一個法門入手,最終的歸宿都應該是一樣的。假如歸宿不一樣,那就不是佛教了,而是其他宗教了,甚至是佛教裡面經常提及的“外道” —— 心外求法。

無論您最終選擇的是南傳還是北傳(漢傳和藏傳),對於終極目標和階段目標都要有清晰和深刻的認識。這樣避免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被誤導,被欺騙:是指被很多附佛外道,不如法、不正規、充滿爭議的宗教團體所迷惑,所欺騙,這樣不僅僅是偏離了正道,甚至會誤入歧途,害人害己。所以禪宗有句話提醒到:“甯可仟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自以為是,以凡濫聖,未得謂得:排除一些明顯為了名譽和利益而故意誤導大衆的以外,還有一類,雖然本身並無惡心,但是真的是不清楚自己的水準,就以為自己得道了、證果了、成就了。然後再有利益大衆的想法,結果以訛傳訛,誤人誤己。禪宗的“野狐禪”,就是最典型的公案了。

因此樹立正見,了解終極目標和重要過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終極目標

如果是南傳上座部,目標就是涅槃,就是證阿羅漢。 如果是漢傳和藏傳,目標就是成就佛果,即成佛。

南傳的賢友對於目標和過程非常重視,尤其是南傳的大德們不斷有證果的案例出現,更是鼓舞和激勵人心,令人敢於直接奔嚮了涅槃這個最終目標,可以參考筆者的《一位漢傳佛教愛好者的《阿薑曼正傳》讀後感》一文。

順便一提:按照《法華經》的觀點,雖然聲聞乘的涅槃都只是個中轉站 —— 一個供大衆臨時休息,然後繼續上路的化城。但筆者還是想要兼顧下南傳的部分,即使筆者本身的背景是以漢傳為主的。

而大乘成佛的終極目標則因為非常長遠,經典上說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甚至有說百阿僧祇劫,給人感覺遙不可及,導緻大家不太重視目標,不想要去了解它的過程,甚至中間重要的階段也都不去學習。這不得不說是非常遺憾和可惜的了。雖然最終成佛的目標確實是非常長遠,但是裡面的重要的階段確是可以努力達成的目標的,類似南傳有很多大德可以親證阿羅漢果一樣,北傳的大德們也一直有獲得此階段成果的,延續傳承。

最重要的階段目標,冇有之一

有的宗派如禪宗會非常強調這個目標,直面這個目標,不繞任何的彎子。有的宗派則會隱晦地談及,有的宗派會故意回避,甚至有人問起來時,祖師會嚴厲批評甚至是“阻擾”,如淨土。其實這些祖師只是擔心學人浪費時間,不好好練習方法(如念佛)而已。只要方法用得好,不用從理論上獲得,直接就能夠體會到,所以說這些祖師真的是良苦用心啊。禪宗也說是“老婆心切” —— 像老婆婆疼孫子一樣愛護和叮囑。

以前和現代的情況又有不同,以前和古代的文盲率95%以上,現在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都非常高了,全國高等教育(即高中以上)毛入學率57.8% [註1],纍積而言,高等教育要超過70-80%了。尤其是現在還是信息爆炸時期,網際網路上什麼知識都可以輕鬆獲取到,以前想要閱讀《大藏經》那門檻是相當高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現在好了,一個網頁隨時隨地就能檢視。這樣的背景下,大家已經接觸到了大量知識,如果不做梳理就會一盤散沙,難以消化,不僅連一個成體係的知識架構都無法形成,何談指導和參照進行對照修行呢?因此理論學習和知識梳理對於現代的學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註意:但不是唯一的,兼顧下其他條件和因緣下的特殊情況,如還是有不識字的人,不能上網的人等。

轉凡成聖

這個最重要的階段目標就是轉凡成聖。從聲聞乘來說,就是初果以上。從大乘來說,就是初地以上。聲聞的初果至少證我空,生空,無我。大乘的菩薩初地則同時證我空和法空才行。筆者整理了一個圖表如下。

聲聞乘的四果,最重要的階段就是初果。根據《大智度論》上說初果需要斷三結(身見、戒取、疑),根據《天臺宗》的觀點則要斷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兩者其實是一個意思,只是分類方式不同,佛學上的開合不同。

北傳52個階位的菩薩乘是最流行的版本,其他版本還有41、51、57位之說,但是52位的版本是最常見的版本了,出自《瓔珞經》。其中最重要的裏程碑就是初地,需要證我空和法空。

bodhisattva-levels

初地也是最普遍的說法,也有不同的說法說是初住,如天臺圓教。為何會有不同的標準呢,這就好比同樣是漢語,中國的漢語標準和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標準自然是不一樣的,外國在大學裡面的漢語水準可能類似於中國國中生的國文水準。反過來,中國在英語四級水準也不會超過美國中學生的英語水準,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標準是依據不同的背景而設立的。但無論標準如何設立,能否用另一種語言來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則是更加實際的了。初地或初住也是如此,只是標準不同,但實際的內容卻是比較一緻的,即證我空和法空。

見地和功夫缺一不可 —— 即解行並重

禪宗的流弊之一就是因為把見地和功夫混為一談,不做嚴格區分,就容易導緻誤解,令人以為禪宗的人只是喜歡玩文字遊戲而已,或只是口頭禪。見地是理論、觀念,雖然見地無比重要,猶如指南針,北極星,但只有見地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功夫,才能不隨境轉,不被煩惱轉,才能時時做主,解脫生死。

這裏先簡略地提一下見地,以後有機會再另寫文章來展開說明。見地,即是了解空性,包括我空和法空,簡稱空。在不同的學派,宗派裡面也會經常使用不同的概念和名詞,他們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角度不同而已。比如:

般若、實相、勝義諦、了義、究竟、第一義諦……

佛性、自性、本來面目、明心見性、開悟……

真如、無我、涅槃、如來藏、一真法界、心性、寂靜、禪……

無我、無為、無生、無生法忍……

法性、法身、佛、如來……

等等,當然這裏只是非常簡略地說,嚴格區分的話,它們還是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代表不同的含義。

煩惱是檢驗的不二選擇

只有見地但是冇有功夫或功夫不夠時,煩惱還會常常發生,甚至會通過語言(口業)和行為(身業)爆發出來,因為煩惱而産生的語言往往最傷害人,輕則嘲諷、爭執、吵鬨,重則粗口、惡罵、詛咒。由於煩惱而産生的身體行為也是損人損己,輕則破壞物品、偷竊、男女關係混亂、打架,重則殺人、報複社會、傷害無辜甚至發動戰爭。

所以檢視自我一個最好的手段就是覺察自己的煩惱,從粗到細,當口業和身業的現行慢慢被調伏以後,再從表由內覺察,觀察自己是否還有不如法的想法和念頭(意業)産生,産生之後的多久可以覺察並調伏。

從多到少,慢慢降低口業、身業和意業三種煩惱起現行的頻率,直至完全調伏,完全不起現行了。然後保持這種狀態,量變引起質變,最終不用用心故意覺察,煩惱也不會再升起了,這樣才算是了。即禪宗的“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不僅南傳重視打坐,其實大乘也同樣重視打坐的。但大乘打坐目的並不完全只是練習禪定,即四禪八定,因為四禪八定是共外道的,其他宗教也有。而大乘打坐、禪修,尤其是禪宗,目的是練習方法,練習覺察和調伏的能力,並希望這種能力能夠延續到下坐以後,離開蒲團以後,在日常生活中依舊能夠保證這種覺照。換句話說,不打坐時還能保持這種覺照才是更重要。這就是為何翻遍了禪宗至寶的《六祖壇經》,也找不到打坐的具體指導了。因為六祖本人有了見地以後,立即知行合一,不起任何煩惱了,自然就不需要像我們普羅大衆一樣,逐漸地調伏煩惱,從粗到細,由表及裏,即漸修。

常見的誤區

一切佛學可以分為兩類:智慧和神學。

上面的討論都是圍繞智慧而展開的,這也是筆者想要關註和提倡的部分。對於神學的部分冇有提及,神學部分雖然非常有趣,不僅有各種神通,還有很多傳奇故事。相信不少人也看過很多遍電視劇《西遊記》了。這說明神學的部分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幫助佛學進行傳播,但在學習上來說,這些既不算是重點,也不算是核心。了解下這些也無妨,畢竟也是佛學的一部分,可以當茶餘飯後的談資,接引的方便。但要切記,它們都不是佛學的核心。

常見的誤解便是把某種神通、某種異能當成是證果了。不可否認,很多大德和大成就者的確也展示過一些神異,但卻不等於將兩者輕易劃上等號。換句話說,很有禪定功夫的人,是很容易就開發出來這些能力,但是有這些能力的卻不一定是證果的人,唯一可靠可信就是智慧,先用智慧覺察和調伏自己的煩惱,然後再不令他人起煩惱,進一步再幫助他人深入學習,自利利人,只覺覺他。

最後感謝閱讀,祝您健康平安、自由自在。

參考: [1]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_百度百科 (baidu.c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7%AD%89%E6%95%99%E8%82%B2%E6%AF%9B%E5%85%A5%E5%AD%A6%E7%8E%87/2488634

写于 March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