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一位漢傳佛教愛好者的《阿姜曼正傳》讀後感
在一個唯識學的群組裡面,有一位非常博學的學長多次提到了南傳的高僧——阿姜曼尊者(1870-1949),不知不覺被種草了。正好最近在閱讀《大智度論》時發現有相當的難度,不僅速度很慢,還時常令人犯困……咬牙堅持之際,突然想要讀一本快書來調節一下,於是就決定閱讀《阿姜曼正傳》了。
雖然對於漢傳佛學略有所聞,但對於南傳佛學(上座部)還是非常陌生的,不僅沒有閱讀過什麼資料,對於南傳的重要人物也是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同學把覺音當作自己的暱稱,我連《清淨道論》也不會知道的。
閱讀完這本書的收穫還是很多的,這也是促成了我想要一下。尤其是從漢傳佛學的背景出發,可以看到和南傳有很多差異,這些差異也是非常有趣的。
第一,頭陀行。非常欽佩阿姜曼的頭陀行(俗稱苦行僧),常年奉行了十三頭陀[注1]裡面的七支。分別是:冢間坐、常行乞食、受一食法、一缽食、時後不食、阿練若住、樹下止。佛教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頭陀比丘應該是大迦葉(念she)尊者,他的苦行連佛陀都非常稱讚,乃至等到大迦葉尊者年老以後,佛陀勸導他說,可以不用再去乞食了,直接接收信眾的供養就好,結果大迦葉十動然拒,他連佛陀的勸告都敢拒絕,可謂是非常堅持了。和所有的苦行僧一樣,阿姜曼的苦行也是非常令人敬佩和感動的,尤其是在泰國的森林裡面,瘧疾橫行,在沒有特效藥的年代,特別容易喪命。沒有對法的堅定信仰和赴死的決心,頭陀行不可能可以堅持到底。[注2]
第二,刻苦禪修。漢傳裡面雖然也有個別宗派非常強調打坐,但多數都不只是打坐而已,而是包含了各種方便法門,當然,這裡的禪定指的是非常狹義的四禪八定,並非禪宗廣義上的禪定而言。阿姜曼尊者無論是本人還是教導弟子,都非常重視禪定的訓練,且要求在各種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入定,甚至是在老虎潛伏的洞窟旁邊,老虎捕食的領地內,幾乎100%必定遭遇老虎,面對如此危急的時刻,可以說是生死一線間,要麼入定,要麼成為老虎的口中餐。不過,為何入定了老虎就不吃他們了,這應該涉及到了神異部分了,按下不表,就算當作神異故事來看也無妨。除了利用老虎來訓練禪定之外,還有墳地,和在墳地過夜,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尤其是有新墳的時候,往往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可越是這樣的恐怖場景,阿姜曼尊者和他的弟子們越是要去面對並探究恐懼的本質,然後戰勝他們,從而達到超越生死的目的 —— 涅槃。
第三,直面目標。阿姜曼尊者和他的弟子們都說以解脫生死——涅槃——為第一目標的,可以說他們一切的修行都是直取這個目標的,無論是禪修還是經行等。用正念和觀智覺照每時每刻,除了睡覺,不敢鬆懈一分一毫,唯恐一不留神就被無明帶偏了,而無明又是涅槃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敵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對此的描述,書中多次用到在戰場奮力殺敵的戰士來比喻,可見程度之嚴格。這點和以大乘為主的漢傳佛學則非常不同,雖然大乘的目標都是成佛,可是成佛是一個無比久遠的目標,經常用三大阿僧祇劫來表示,而阿僧祇本身的含義就是無數的意思,用了一個無數還不夠,還說要三個這樣無數無量才行,可見久遠程度,不是一般可以用數字去表示。既然是這樣久遠的目標,“緊迫性”就不容易凸顯出來了。
第四,曾經的菩薩道。正傳中最開始就提到,阿姜曼尊者的前世有行過菩薩道,即表示發願成佛,這和大乘佛學非常一致。然而出於今生對涅槃的追求,捨棄了這個成佛的願望。這令我想起來曾經和一位南傳同學的交流,根據南傳觀智的次第教法,如果曾經發願成佛,想要涅槃就必須先捨棄這個成佛的願望,然後觀智才有能夠更進一步,最終達到涅槃。雖然從南傳的角度而言,佛陀的涅槃和阿羅漢的涅槃是一樣的,佛陀的不共之處僅在於在無佛無佛法之世,行者依舊可以覺悟涅槃並能夠傳承教法,而阿羅漢則是佛世或有佛法的時候,覺悟和涅槃。然後大乘佛學的角度則非常不同,只有菩薩才是成佛的必經之路,捨棄成佛之願就不會有成佛的可能了。
第五,戒律。應該說頭陀行是守持戒律最好的充分條件了,這樣嚴苛的條件下,甚至都不用去探討“小小戒可舍”的小小戒是什麼了,何況南傳本身就不捨棄“小小戒”,堅守大迦葉尊者最初的規定,“隨佛所說,當奉行之,佛不說 者,此莫說也。” [注3] 然而令我感到詫異的地方是,正傳中既然有弟子供養阿姜曼香菸的描述,由此可以推斷,尊者是會吸菸的。而漢傳佛教大多都是禁止出家人抽菸的,雖然抽菸並沒有在戒律的明文規定當中,但因為其上癮屬性的關係,還是被大多數的道場明令禁止。
PDF文件下載地址:阿姜曼正傳 (Simplified) | Forest Dhamma |
https://forestdhamma.org/2018/06/03/%E9%98%BF%E5%A7%9C%E6%9B%BC%E6%AD%A3%E4%BC%A0-simplified/
[注1] 正傳中列舉的十三頭陀分別是:糞掃衣、但三衣、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一缽食、時後不食、阿練若住、樹下止、在露地坐、冢間住、隨處住、常坐不臥。 漢傳佛學通常叫做十二頭陀,沒有其中的“隨處住”,意思是:“不選擇居住的地方,隨自己遊行所至而住。 ”
[注2] 雖然佛教是中道,不贊成“只有苦行才能解脫”的觀點,但是對於符合佛學中道教義的苦行,還是非常讚許和鼓勵的。
*[注3] “隨佛所說,當奉行之,佛不說者,此莫說也。”出處https://cbetaonline.cn/zh/T24n1463_p0818b11 T1463 毘尼母經 - 卷/篇章 3 | CBETA 線上閱讀 (cbetaonlin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