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阿含經》是漢傳佛教中的至寶 —— 對比下,南傳、藏傳的佛友,可不要破防哦

共讀打卡不到10人

入群的人多了,共讀的人卻少。群裡已經有90多人,但共讀打卡的不到10人。因此,我想再次介紹《阿含經》的殊勝之處。

尤其是對比南傳和藏傳之後,漢傳佛教中《阿含經》的特殊性更加凸顯。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並不是說漢傳各方面都比南傳和藏傳更好,而只是在《阿含經》所代表的部派佛教經典方面,漢傳佛教有其獨特之處。在其他方面,南傳和藏傳當然各具特色,但這並非本文的重點,故不再展開。

阿含經是最原汁原味的佛教聖典

阿含經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最原汁原味的佛教聖典。它最能反映佛陀的教法,最為原始,也是最無爭議的經典。

在佛教史中,部派佛教時期是距離佛陀最近的時期。再早的時候,要麼還沒有結集經典,要麼靠口誦,而沒有文字記載。而流傳下來最早的佛經,只有阿含系列(或對應的經典)。

部派佛教時期的經典,成體系的,只有四阿含和巴利三藏。而藏傳經典,對應的經典,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南傳上座部的尼柯耶

南傳的經藏,指的是巴利三藏,而不是指讀《阿含經》的南傳學派。

南傳的全稱其實是: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銅鍱部大寺派。

瞭解過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在部派佛教時期,佛教分裂成多達18個(其他說法有更多)的部派佛教。而現在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僅僅是部派佛教中的一支。

圖片來源:佛光教科書,佛教史,星雲大師 (masterhsingyun.org)

而後來的大寺派,是在赤銅鍱部內部再次分化出來的。參考下圖:

圖片來源:原始佛教會,https://www.arahant.org/hou-qi-bu-pai-chu-qi-da-sheng

總結來說,現在南傳上座部的巴利三藏,只是眾多18個部派佛教中的一支。巴利三藏中的經藏(為五部尼迦耶:《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和《小部》),根據《漢譯南傳大藏經》進行統計,共有115卷。分別是:

  1. N0004 長部經典(14卷)
  2. N0005 中部經典(4卷)
  3. N0006 相應部經典(11卷)
  4. N00O7 增支部經典(3卷)
  5. N0008-23 小部 N26-47(83卷)

漢傳中的《阿含經》

漢傳中的《阿含經》,通常稱之為《四阿含》,總共183卷。包括:

  1. 《長阿含經》22卷
  2. 《中阿含經》60卷
  3. 《雜阿含經》50卷
  4. 《增一阿含經》51卷

另有《別譯雜阿含經》20卷,內容和四阿含有重複,故不計入統計。

實際上《四阿含》還更多一些,因為漢傳三藏有很多遺失的經典。而相對而言,巴利三藏中遺失的則少一些。原因是,巴利三藏有背誦的傳統,即把巴利三藏全部背誦下來,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而大乘佛教(阿含經和大乘經)的三藏數目過於龐大,基本上沒人可以全部背誦下來,這就導致了遺失的可能性更大。

僅以現存的三藏來說,為何漢傳佛教中的四阿含會比巴利三藏中的經藏多68卷呢?

原因很簡單,巴利三藏是從部派佛教時期的一支而來,而四阿含是從多個部派佛教傳承而來,例如:說一切有部、法藏部、大眾部、飲光部等。(綜合了各種說法。)

漢譯五部尼柯耶和四阿含的對比

藏傳中只有散落的部分

那麼藏傳中的《甘珠爾》中,又有多少和《四阿含》可以對應的呢?

這個問題很難找到直接的資料,經過和ChatGPT、Deepseek、Gemini多輪資訊,總結如下:

  1. 藏傳《甘珠爾》中並沒有系統、完整地收錄相當於巴利四部或五部尼柯耶的經典。
  2. 只有少量經文(多是片段或節錄),可以和巴利尼柯耶找到平行或對應段落。
  3. 數量遠遠低於漢傳四阿含與巴利三藏的對應度,無法像漢譯阿含那樣可集中對讀。

有學者分析和對比過,《甘珠爾》中只有幾十部零散的譯本,大概在50-60經(單位不是卷)。如果按照《雜阿含經》中卷和經的比例關係,50捲包含1362經,平均一卷包含27經,那麼50-60經,也許只相當於2-3捲了。如果參照《長阿含經》中卷和經的比例(22卷/30經),那麼則有40捲了。兩者再取一個平均值,那也只有20卷左右了。

以藏傳經藏中的全部經藏來說,阿含經對應的比例,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了。之前和藏傳的佛友聊過這個問題,他說,藏傳主要通過學習《俱舍論》來學習部派佛教了。

為何藏傳佛教中相應經典如此稀少?

因為藏傳佛教開始的時候,印度佛教已經進入到了佛教大乘晚期,早期經典早已遺失殆盡,或被忽視不計了。如果對比下密教和部派佛教,無論是從形式還是理論,說是兩個宗教也完全沒問題。

總結

漢傳佛教中的四阿含有183卷之多,對比南傳巴利三藏中的經藏115卷,多了68卷。比起藏傳對應的四阿含或巴利經藏,多了160多卷,甚至多了180卷。

所以,四阿含是漢傳佛教中的至寶,比起巴利三藏是單一部派分支的經典,四阿含是多個部派留存下來的合集。而藏傳佛教的開始,印度佛教依然進入了大乘後期,密教盛行,無論是教理還是形式,都和阿含時期非常不同(主要指如來藏的真常思想)。

阿含經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最原汁原味的佛教聖典。最能反映佛陀的教法,最為原始,也是最無爭議的經典。

這麼殊勝,這麼獨特的四阿含,你還有不想讀一讀嗎?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February 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