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组织《共读阿含》中,入群须知(必读) ,加入群聊请加我微信:yuqianyi1002
海外的朋友请Email我,有Line和Telegram群组。

什么是悟后起修?悟后起修是修什么?

什么是悟后起修?

简单版回答

简单来说,就是“牧牛”。

放过牛的朋友都知道,放牛的重点是防止牛去吃庄稼,因为庄稼都是成片成片的,专门种植好的,比如菜园,水稻等。这些庄稼和野草比起来,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不仅好吃,嫩,还成片成片的,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吃饱了。但是种地的农民伯伯就惨了,收成就没了。所以,放牛的时候,要牵着牛,看紧着点,不要让牛去吃庄稼。(如果是那种完全没有庄稼的地方,就可以放任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比喻所对照的了。)

这里的“牛”就是指我们了,“吃野草”就是修行人该做的事情,具体来说,可以是八正道中的正行,正业,正命,正语,正精进,正念了(这里的正行也包括诵经,拜佛,念咒等)。而“吃庄稼”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烦恼了。

“牧牛”的意思,以“悟”时所获得的“正见”,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斩断染污之念(包括不善和染污),延续清净之念(包括善和无记),也可以用四正勤来对照了: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禅宗十牛图

再详细的过程,则可以参考十牛图了。关于十牛图的解说很多,大家很容易在网上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建议多看几个讲解,这里就略过了。

详细一点的回答

悟后起修,其实只是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悟后无修。

悟后无修

悟后无修,是因为悟的时候,见道和修道一并完成了。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阿罗汉,有一种因缘成熟的阿罗汉,只听到一句佛法,就证阿罗汉了。而阿罗汉是无学,既然是无学,也就没有什么再需要学的了。无学也就等于无修。“听说”《阿含经》中有这类的例子(但我暂未找到)。

另一种情况是成佛,例如释迦牟尼佛,就是见道和修道在一瞬间完成的,菩提树下直接成佛的,既然已经成佛了,当然,也无需再修了。所以,这是第二个例子。补充下,这里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是在人间成佛的。报身佛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也要看依据哪本经典了。

悟后起修

悟后起修,也是笼统而言的,也是可以再分很多层次的。以开悟来说,层次最低的是解悟 —— 通达佛法的核心理论。最高的层次是成佛,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属于是悟后无修的情况。中间的层次,简略地来说,还可以分为十地。而悟后起修的部分,是可以包括成佛前的所有层次的。其中八地和六地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八地菩萨是无功用行,虽然八地菩萨也要修,但是已经无需特意“用功”了。换句话说,八地之前的菩萨,都是要“用功”的。而“用功”的意思就是“作意”和“加行”了,即是你要有意地去做各种佛教功课。

六地菩萨是无相有功用行,意思是,六地菩萨才可以做到“无相”了,而六地之前的菩萨,还只能在“有相”的层次里面“用功”了。

一般来说,对于99%以上的情况,其实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是解悟,还没有体证。体征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禅宗故事虽有体证,但也不是严格的见道了。所以,还算在解悟的层次。第二是证果,那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了。若以解脱道声闻乘来说,那就是初果了。

从初地到六地菩萨,属于“有相有功用行”,主要是按照顺序逐个圆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七地到八地,属于“无相有功用行”,主要是修行十波罗蜜中的第七和第八个了。十波罗蜜是六波罗蜜,再加上方便、愿、力、智。七地菩萨主要修行“方便善巧”,八地菩萨主要修行“愿”。

八地菩萨到十地,已经是“无功用行”的阶段了,主要是修行十波罗蜜中的最后两个,力波罗蜜和智波罗蜜了。

最后就是成佛,佛果也是无学位(阿罗汉也是无学位,这里不展开讨论回小向大的情况),所以成佛后就不重要再学了,也就不用再修了。

再详细一点,从解悟到证悟,中间还有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这样四个阶段,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做整理和补充了。

总结

什么是“悟后起修”,简单的来说就是“牧牛”,像放牛一样,要看紧牛,才能防止牛吃庄稼。详细来说,则要分层次,从解悟,到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每个层次的修行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从解悟到证悟,这个过程又是最最重要的。

阿弥陀佛。

愚千一

写于 December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