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這樣批評過“着相了”嗎?什麼是真的“着相”呢?

前言

佛教裏面有個“怪事”,那就是經常會有人批評他人說 —— 你着相了。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似乎他們比被批評者更勝一籌,更懂佛法,修行更高一樣。

我初學佛時,經常聽到、看到這類的言論。那時,我甚至會反問我自己,我真的是着相了嗎?佛教不應該明辨是非、明辨善惡嗎?明辨是非就是着相了嗎?不着相的人就不辨是非、對錯了嗎?—— 那時的我雖然覺得隱隱不對,卻也無法反駁,更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

再到後來,隨着系統性地學習佛法以後,尤其是在看到佛法的層次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批評過我 —— 着相 —— 的人,他們自己也未必是真的懂,不過是人云亦云,自以爲“不着相”比“明辨是非、對錯”更高級而已。

我又被批評是着相了

舉例來說,有推友在推特上發表自己對“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的解讀,她認爲“不落因果”是“執着因果”。我覺得她的解讀不正確。於是,我就回復了她並附上了我自己的解讀,我的解讀如下:

“不落因果”的意思不是“執”,而是錯解因果,認爲因果只是對普通人(凡夫)有效,而不包括聖者(證悟者)。實際上,因果對凡夫和聖者(包括佛)而言,沒有任何區別。

推特回覆不落因果

結果卻有人回應我說:“這位愚千老師着相了…也是執啊”。

WeiZhan74285521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懂“着相”,卻自以爲是懂得“着相”,並且認爲“着相”比“明辨法義”更加高級的,於是就因此回應我了。換做以前,我肯定又該反省自己去了。不過,好在我有繼續學習,沒有停留在過去。於是,我毫不客氣地回覆說:“那說別人着相的人會不會是自己先着相呢?!”。

推特回覆着相

很顯然,他無法回覆我了。如果他承認自己着相(批判我着相也是二元對立,也是一種相),那他批判我着相的同時自己也着相了,半斤八兩。如果他不承認自己着相了,可是他明明剛纔就批判我着相了。這就是他自己的“邏輯漏洞”。無論怎麼回覆,都會落入下風。於是他不敢直面回答,只好顧左右而言他了。最後他說:“嗯嗯,有道理,閣下什麼都是對的”。

WeiZhan74285521

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放過他”,而是乘勝追擊,又補了一刀。說到:“啥?還有對錯?”。

推特回覆還有對錯

這件事的起因,就在於他隨意批判我“着相”在先。批判我有對有錯,而有對有錯就是“着相”。結果到頭來,他自己還在“對錯”裏面打滾,還在“對錯的相”中。這就是錯上加錯了。

如果以佛教辯論的方式來說,這就是他“輸”了,還“輸”了兩次。前面不敢正面回應算“輸”一次。後面自己又掉入“對錯的相”中,這是“輸”了第二次。如果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應該主動承認錯誤。並認真交流“着相”的真正含義。這樣反而不會“輸”,反而可能正確地理解“着相”。

不過呢,我也沒“贏”,畢竟現在網上的交流都不是什麼真正的辯論。如果下次他不再輕易說人“着相”了,或者深入佛學,瞭解下“着相”的真正含義,那也算是有意義的對話了。

那麼,“着相”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着相?

着相的意思就是“執着”。而“執着”又可以分層這樣幾種情況:

  1. 世俗上的執着。
  2. 佛法上的執着。
    • 我執。
    • 法執。

詳細的解釋請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 【原創】什麼是執着?| 一文說清楚佛教的執着是什麼 | 我執和法執

明辨是非、對錯不是着相 —— 那什麼是着相?

如果明辨是非、對錯就是着相,那誰是最着相的人呢? —— 那一定是釋迦牟尼佛了,因爲他宣說了十善業和十惡業,還制定了戒律,告訴他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那麼釋迦牟尼佛是最着相的人嗎?—— 很顯然不是。那麼,明辨是非、對錯和着相是什麼關係呢?分兩個層次:

  1. 世俗諦:世俗諦中就是有二元對立的,有對有錯,有是非,有高矮,有美醜。這些我們不僅要學習明辨他們,還要認真地學習他們。爲什麼呢?因爲這是基礎,不僅世間人如此,不僅修行人如此,舉例來說,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對錯。普通人以“不犯法”爲底線,以遵守“道德”爲正人君子。而修行人以遵守更加嚴格的“戒律”爲修行。這些,都是要以知曉和理解法律、道德和戒律爲前提,才能做好一個普通人、君子、修行人。

  2. 勝義諦:當把世俗諦這一層學習後,纔來學習勝義諦。什麼是勝義諦呢?(勝義諦的解讀很多,這裏只說相關的解讀。)在勝義諦中,總結來說,就是“無我”和“無相”:

    • 無我:不認爲有一個固定、永恆不變的“我”在持戒,在行善。沒有一個絕對錯誤、一直錯誤、永遠錯誤的“別人”,更沒有一個絕對正確、一直正確、永恆正確的“我”。無論是“別人”還是“我”,也都不是固定的、永恆不變的。那“我”是什麼呢?不過是“五蘊”而已。五蘊的因緣和合,纔有了當下的你、我、他。
    • 無相:任何外相、相貌、相狀也都是因緣和合的。而且“相狀”比“我”還簡單,只是五蘊之一的“色蘊”(現代所說的物質)而已。所以,萬事萬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恆定不變的“相”。比如說,以“偷盜”的相狀舉例,它可能只是電影、電視中的表演,並非是真的偷盜行爲。

所以,明辨是非、對錯並不是着相。但如果認爲有一個固定的、不變的“我”在明辨是非,那就是着相了。或者,認爲有一個永恆的、固定的“相狀”就是某行爲,那也是“着相”了,反之,不認爲有一個固定的、不變的“我”,不認爲有一個固定的、不變的“相狀”,那就不是着相了。

不僅不是着相,還是個明白人,明眼人呢。那我們應該多多交流纔對了。最後,我要感謝這位網友,才讓我有了這篇文章。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如果你們再遇到過這樣的批評時,就不必再糾結、掛礙和內耗自己了。只要你能夠正確地理解什麼是着相什麼不是,那麼他人隨意的批評就對你毫無意義了。反過來說,隨意批評你的人,他纔可能是真的着相呢。你可以試着自己回應他,或直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吧。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July 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