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请搜愚千一或直接输入ID: Yuqianyi1001。
订阅后也可以看到我的微信号,方便交流。

什麼是轉識成智?以及它的常見誤解

轉識成智是唯識學中修行的關鍵和目標,它既然是唯識學的核心概念,就應該用唯識學的理論來解釋,才是最合適的。

有人用如來藏解釋,但這並不合適,因為唯識和如來藏是兩個不同的體系,雖然有共同的部分,但區別也還是很大的。

唯識學又像是數學,它的理論是有完整的順序的,像小學數學,中學數學,高中數學,大學數學一樣的。 所以,這導致一個問題,不容易通俗化解釋,就算是有一個通俗化解釋,都很難準確和完整。 不信你去嘗試下解釋,微積分的通俗化解釋是什麼? 離開了高中數學的基礎,幾乎無法解釋。

用唯識來解釋轉識成智也離不開它的基礎,它的基礎就是百法。這裡先賣一個關子。先澄清一個誤解,轉識成智後,並非沒有識了。識依然存在的,即佛陀也有八識,一個不少,一個也不多。識的了別功能也都是在的。所以佛陀也是能吃、能喝、能說話的。很多人誤以為,轉識成智後,就沒有識了。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

轉識成智是什麼意思呢?

轉識成智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知道識有八個,即八識,轉成的智有四個,所以,轉識成智,這句話展開來說,其實是轉八識成四智。那麼八識和四智的對照關係如何呢?

  • 前五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轉成 —— 成所作智。
  • 第六識,意識,轉成 —— 妙觀察智。
  • 第七識,末那識,轉成 —— 平等性智。
  • 第八識,阿賴耶識,轉成 —— 大圓鏡智。

前面已經說了,轉識成智後,依然有識。並不是說轉識成智後,就沒有識了。那麼這個轉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裡就需要用到百法來解釋。百法的重點之一,就是識和心所的對應關係。

轉識成智的內涵

在凡夫階段,八識和心所的對照關係如下。

凡夫階段的八識和心所對照關係

別忘記了百法是基礎:

百法大圖

訪問這裡可以點擊每個方框查看它們的定義:https://yuqianyi1001.github.io/100/

上面是凡夫的狀態,那麼成佛後的心所,是如何變化的呢?參考下圖:

心王 心所數量 心所
成佛後的八識 21個 遍行(5)+ 別境(5)+ 善(11)

如表所示,非常簡單,八識全部都只有21個心所相應了。沒有任何心王會再和煩惱心所相應,所以排除掉6個根本煩惱和20個隨煩惱了,以大乘佛教對佛陀的描述來說(主要指報身),並不認為佛會有無記的情況(如睡覺等),所以4個不定心所也沒有了。(其他部派佛教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即人間的佛陀,認為佛會有無記的情況,這就另說了,不展開了。)

這21個心所中,別境心所中的“慧”心所能力特別強,特別殊勝。為了突顯這個特點,因此就以慧心所來代稱“識”本身了。這才是轉識成智的真正意思。慧心所的位置見圖:

慧心所

總結

總結來說,轉識成智其實是八識對應的心所發生了改變,沒有了染汙的心所,即沒有煩惱和不定心所;只有善心所,此時遍行,別境和善心所全部都是善心所了。

而其中別境中的“慧心所”的功能尤為殊勝,因此,以“慧心所”來代稱八識 —— 就是轉識成智的真正內涵了。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比如王某某獲得了博士學位,為了尊重他的學識,大家都稱呼他為王博士。但是,他的本名依然是王某某,這點並沒有發生變化。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解下轉識成智。

阿彌陀佛。

愚千一

写于 October 26, 2024